- ·上一篇文章:申论作文立意是什么意思(申论作文如何立意)
- ·下一篇文章:省考工程问题公式(工程问题 公考)
陕西测绘局2007年录用公务员面试公告时间(陕西测绘局2007年录用公务员面试公告)
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公务员招考录用的有关规定,2007年陕西测绘局录用面试工作定于1月23日-25日进行,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面试比例及最低分数线
根据有关规定,我局在笔试合格人员中,按计划录用人数5倍的比例和公共科目笔试总成绩从高到底的顺序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不足5倍的比例取实际笔试合格人数)。面试最低分数线:基础测绘管理处科员职位为公共科目笔试总分105分;政治思想工作处(直属机关党委)科员职位为公共科目笔试总分109.6分。
二、面试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准考证号 |
田 娥 | 23114299417 |
艾 勇 | 23117234507 |
吴其军 | 23113332703 |
杨 扬 | 23116121928 |
舒 平 | 23114022724 |
魏明倩 | 23116122105 |
三、面试安排及要求
(一)面试报到地点:陕西测绘局数码园六楼会议室(陕西省西安市友谊东路334号;火车站乘14路公共汽车到文艺路站下车;乘出租汽车大约需要12元)
(二)时间安排
1.专业考试:2007年1月23日下午14:30开始;
面 试:2007年1月24日上午9:00开始;
体 检:2007年1月25日上午。
2.请考生于2007年1月23日下午14:00前到面试地点报到。截止当日下午14:20,没有进入候考室的考生,取消面试资格。
(三)面试确认:请参加面试的考生于1月21日下午6时前以电子邮件形式(邮箱地址:rensc2007@163.com)进行确认,邮件主题为:准考证号+姓名,邮件内容为:我确认到陕西测绘局参加面试,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联系手机13xxxxxxxxx;考生也可电话确认,确认电话:029—87604020。
(四)所需材料:考生面试时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或工作证)原件、准考证、所在学校盖章的报名推荐表或所在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加盖公章)、考生报名登记表1份(贴一寸彩色近照)。可以携带的其他参考材料: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学历、学位证书,主要受表彰奖励和获奖证书,主要学术成果等材料。
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有关资料主要信息不实的,将取消其面试资格。
(五)面试期间,考生要遵守考场纪律,遵守保密要求,不得携带和使用通讯工具进入候考室和考场,通讯工具交工作人员统一保管。考生面试后即离开考场。若有作弊行为,取消考试资格。
(六)请考生提前安排好往返程机票、车票,自行安排面试期间的食宿,注意旅途安全,特别注意保管好相关证书和随身物品。
(七)陕西测绘局人事处联系电话:029-87604020;联系人:杜辉强。
陕西测绘局人事处
二○○七年一月十八日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