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武汉卫生类事业单位考试(2021武汉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职位表)
- ·下一篇文章:干扰问题处理流程顺序(干扰处理思路)
行测逻辑填空怎么做(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逻辑填空是湖南公务员考试必考题目。相信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看过这样的知识点,在做逻辑填空时可能会有一些判定标志(判定一类关系的标志),帮大家判断材料给的是反对关系还是联合关系,从而找到呼应点(对空具有提示作用的内容),确定空缺处的意思,最后“锁定”选项。但是考生做题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一些题目是找不到标志的,那这些题目怎么做呢?下面,华图教育就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一、看行文
这些题目在行文上会体现这样的特点:前面一句话,留个空,后面一句话。在里面某一句话,也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呼应点对空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我们需要对呼应点进行理解概括。
【例题】投资也好,理财也好,并不只有股票一个品种。期货、债券、基金、钱币、古玩、艺术品,多花一点时问去关注一下,总会有收获。但一定要“ ________ ”,根据本人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情况来决定投资的品种和方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足适履
B.量体裁衣
C.披沙拣金
D.慧眼识珠
【答案】B.
【解析】:最后一句是对空缺处词语的进一步解释,意为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投资的品种和方式。选项中只有“量体裁衣”满足此意。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比喻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披沙拣金:解释为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二、看关系
根据呼应点与空之间的关系,我们大概分为两大类:
1.句间关系。主要涉及句子之间的具体说明关系(总结关系),行为和结果的关系,比喻句的关系。
【例题】来的学习型社群,离不开互联网,也离不开人,两者是 ________ 的关系。网络的普及,突破了地域的局限,为兴趣社群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而人与人的线下交流,则拉近了社群成员的心理距离,方便开展深入讨论,从而能营造公共空间中的学习氛围。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
B.珠联璧合
C.相得益彰
D.卓尔不凡
【答案】A.
【解析】:后面的对空具有具体说明的作用,强调两者之间缺一不可的关系,有这层意思的只有A选项。相得益彰,强调的是两者结合会更好,并不一定缺一不可。
2.句内关系。主要涉及句子内部是修饰与对象的关系,描述主体特征功能的关系。
【例题】我蹲下身细看这块石头,它光滑,浑圆,细致的花纹呈现着天然的文理美。忽然,我看到了一条______的痕迹,是一块石头滚动时压出的,似乎还有流水的痕迹。这些欲隐不隐的、欲显不显的迹象,一下子揪住了我的心,让我觉得它像一张在沧桑中平静下来的脸,由于没有心理准备,我被忽然呈现的如此撩人的事实震撼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惊天动地
B.惊心动魄
C.震撼人心
D.若隐若现
【答案】D.
【解析】:由“欲隐不隐、欲显不显的迹象”可知是修饰空处后面痕迹的,所以填“若隐若现”最恰当。故答案D。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