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计划组织类面试经典题(面试题计划组织怎么答题)
- ·下一篇文章:环保督察回头看的意义(环保督察回头看看什么)
新农村建设如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啥意思)
新农村建设规划路在何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方面却出现了诸多问题,重复规划,浪费建设问题严重、规划建设不科学,不规范;规划人才紧缺,技术素质跟不上;工业布局不合理;农村基础建设标准不能适应现代代农业要求等,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亟不可待。
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之所以出现上述突出的问题,原因比较复杂,通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规划滞后,缺乏科学性;二是规划监管存在盲区,管理效率不高;三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四是缺乏规划专业人才,技术和素质不高;五是政策配套不完善,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六是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对规划的认识不够。
新农村建设规划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要多管齐下,加强规划工作。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把规划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把规划工作作为一项考核的内容来抓,实行一票否决制。要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缺乏定位,目标和方向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区域乡村发展规划,以城市建设规划为借鉴,使新农村规划建设更具有科学性和发展性。
其次,通盘考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各地应该确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做到省、市、县、镇各级规划有所衔接,尽快出台基础设施规划,方便查询;另外,在工业布局上要做到“大的一盘棋,小的各自由”,做到规划,既要有城市的东西,更要有农村的特色。
再次,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监督检查工作。规划局,建设局和国土局等部门要协调一致,确立牵头部门,成立专职的规划监察执法队伍,把规划审批和监察工作统一起来,对农村地区违法建设进行专项整治,加大打击力度,彻底解决乱搭乱建问题。
第四,加快新农村建设规划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国家立法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新村规划的法律法规,尽快起草,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办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把规划工作确定下来,把规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规划工作有法可依。 把公务员站点加入收藏夹
第五,加大对规划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通过把规划专业的大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规划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把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技术和素质;还可以通过组织农村里面有能力,素质较高的村民进行培训,不断培养规划方面的人才,解决当前规划人才紧缺和技术素质跟不上的问题。
第六,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加深农民对规划的认识,让他们摒弃传统风俗习惯、风水宝地意识,并积极参与到规划工作中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打下良好的舆论基础。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努力下,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一定会顺利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大农民的权益一定会得到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目标一定会实现!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