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1国考申论热点:信息公开透明和政府公信力
- ·下一篇文章:矿难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备考
“得先机者得天下,赢申论者赢公考。”公务员考试的实践表明,国家公务员考试通关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申论成绩的高低。而申论高分的取得,很重要 的条件就是考生是否在备考期间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在备考申论时,应搜集整理大量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热点素材,以便熟悉与了解申论题目所述的内容范围,并学会剖析热点所反映的深层原因,进行有针对性、高效率的复习准备。
一、搜集整理申论热点的目的
从根本上来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给定资料是某一个或某几个热点的反映,是对热点材料的取舍;作答要求则是对热点考察角度的选择。这些热点体现着命题者的考查意图,体现着申论考试的主题。
考生只要考前对申论题目所考到的热点有所了解,就能够充分地理解试题的内容,准确地把握命题的方向,保证作答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同时,准备的广度、深度和精度越高,作答的准确性越大,得高分的几率也越高。
首先,准备热点是申论备考的第一步,起着引领方向、积累素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应考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把申论复习看做一个完整的、连贯的链条,那么热点搜集就是复习链条的第一个环节,牵动着此后的所有准备工作,决定着备考方向的精确性,进而也就影响着考试的成败,甚至考生的命运。
考生必须高度重视热点搜集,并按照正确的原则和恰当的标准进行热点的搜集整理,建立完备的热点素材库,争取自己的准备最大限度地与国家公务员考试实际命题重合,这是真正的制胜先机。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所应具备的五大特性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申论热点素材搜集实践认为,备考申论热点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前者会使考生浪费大量的精力,身心疲惫,不利于整体备考;后者会造成巨大的备考漏洞,无法对申论题材做全面把握。
热点搜集需要原则、标准上的理论指导,保证正确高效率的备考方向,也需要技巧、方法的点拨,使备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研究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题材与当年时事热点的联系发现,能够作为申论考点的时事热点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一)与政府工作的关联性
只有与政府职能、政府工作和政府自身建设有密切关联的热点问题,才具有成为申论命题题材的可能,而与政府工作完全无关的社会问题不管多么火爆,都不可能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的题材。因为申论考试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从政府角度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出分析的观点和解决的思路。
检验社会现象或问题是否能够成为申论选题,必须首先从“与政府工作的关联性”标准出发。政府职能中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申论热点所反映的问题。另外,政府转变工作方式的问题也会出现,但这个相对小了很多。
例如,2005年、2007年、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所考察的“三农”问题,即属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而2004年考察的城市交通管理、2006年考察的突发事件应对、2008年考察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2009年考察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优化升级、2010年考察的海洋的开发与保护等问题,全部与政府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职能紧密相关。
(二)问题性
能够成为申论命题题材的热点,必然是近期发生的、长期累积的有待解决或改善的事实或观念现象,纯属积极、正面的、仅仅值得肯定或推广和弘扬的事物不会成为申论命题的题材。这就是说,申论的热点都带有问题性质,是需要改善和解决的对象。申论题材的“问题性”,直接作用是对考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导向作用则在于引起准公务员的忧患意识,为进入职业角色做准备。
例如,2008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针对“片面推进经济发展”这一错误倾向,2009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2010年从申论考试主题“海洋开发与保护”上,就可以一眼看出这种问题性的存在。
(三)宏观性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察的问题带有宏观性和普遍性,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对全局和长远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过于具体和低层次的问题,只涉及一时一地的微小事物,无关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和事实,不能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的热点。国家对某一问题的考察,带有很强的战略意义,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是高度吻合的,热点的准备显然要注意从国家的宏观政策动向中发现信号。
例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察的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问题,就具有普遍性,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亟须由强调总量速度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庞大的人口数量和有限的耕地的矛盾需要时刻注意粮食安全,都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2010年国考考察海洋的开发与保护,这跟陆地资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在战略层面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有关。
(四)长期性
某一项制度的出台、某一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在省级考试中出现,但绝对不会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但是这些制度、事件后面反应的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那这个事件或者制度也只可能作为考察的一个引子出现,但不会是单纯对这一制度或事件的考察。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察的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问题,产业升级不会短时间内完成,在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情况中,粮食安全也是我国时刻需要警惕的大问题。2010年考察海洋的开发与保护,这涉及到政治、经济、生态、科技各个方面,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完成的。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