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4年10月21号)
- ·下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4年10月20号)
全面放开二胎 利国利民【2015年申论热点】
计划生育政策已执行超过30年,兑现承诺时间点已到
去年8月,伊朗宣布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斥资1900亿里亚尔(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鼓励民众多生孩子,以阻止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中国民众对计生政策的讨论。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始于1980年。当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首次以公开信的形式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标志着我国的生育政策开始转变为严格控制二胎和独生子女政策。该公开信同时还提到,“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如今,“一代之约”的时间已到。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结婚生子年龄。而中国的人口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同时,也酿下了苦果:男女比例失衡、民工荒、人口老龄化,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都给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社科院与卫计委发出不同声音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栏目17日报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称,中国可能在两年左右时间内向所有夫妇放开二胎政策。报道还称,放开二胎政策可能不会显著提高生育率,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政策的调整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好处。此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国家卫计委17日晚间回应称,目前国家暂无全面放开生育二胎的时间表。
各界人士纷纷赞成放开二胎
2012年7月5日,15名学者联名向全国人大上书,呼吁松绑二胎政策,要求在尊重公民生育权的前提下,让公民自主、负责任地生育。他们认为,人口政策属于国家战略政策,短期不是非常紧急,但是长期不调整,等问题出现则没有了调整的机会。
2009年底,保守派权威、计划生育副总设计师田雪原在人民日报撰文,抛出 “二胎方案”,而长期支持计生政策的国情专家胡鞍钢也呼吁对人口政策重新调整。这被解读为“计生领域内部也发出了不同声音”。
胡鞍钢最初赞同计划生育政策时提出中国资源紧缺,应进行人口控制以防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现在他提出,“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现在的资源已经能够承受起人口政策的调整。[…详细]
有“忧民哥”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表示,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极低的国家之一,他在今年两会期间再次呼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放宽生二胎。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年提出相关建议,但一直没有得到国家计生委的回应。
社会抚养费成阻碍“二胎政策”拦路虎?
《经济观察报》报道,据《第四次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人事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工作人员共计508713人,其中公务员104753人。《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显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的支出是812.85亿元。
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在2002年颁行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中规定,违规超生的公民,要向计生部门缴纳社会抚养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既可由县级计生部门集中收取,也可委托乡镇街道征收。
这笔费用并无统一的标准,有些地方可能高达30万,有些地方只需要几万甚至数千。因此,也难以估算实际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规模。国家审计署特派员驻西安办事处处长王小军在审计署网站上撰文透露,在县级计生部门集中征收抚养费的地方,有着大量少报、漏报违法生育人口的情况;而在委托乡镇代征抚养费的地方,由于乡镇一级分成较多,积极性很高,存在扣减资金不上缴财政、侵占挪用社会抚养费等问题。
何亚福:放开单独二胎 没有任何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今年11月召开,多家媒体报道,三中全会有可能讨论人口政策调整问题,并可望出台“单独二胎”政策。卫计委近期回应“生育政策”话题,也未明确否认“单独二胎”将放开的新闻报道及相关传言。10月8日证券时报网报道:分析人士认为,二胎政策如放开,五类个股将受益:母婴药类、婴幼儿奶粉类、纸尿裤原料类、儿童玩具类、幼儿教辅类。
然而,我对三中全会有关人口政策改革问题并不抱乐观态度。这是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迹象显示三中全会将对人口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最多是出台“单独二胎”而已。而我是反对实行“单独二胎”政策的。
“单独二胎”政策,无论是从生育权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生育率的角度来看,都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全国普遍实行“单独二胎”政策,与现行生育政策相比,并没有增加多少允许生二胎的人群,因为农村地区本来是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如果农村地区也实行“单独二胎”,那么由于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家庭相对来说并不多,非独生子女夫妇第一胎生女孩也不能生二胎了。
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全面放开二胎还有一些积极意义,因为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大多数夫妇的生育意愿是两个孩子。如果全面放开二胎,满足了大多数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也有利于提升现在过低的生育率。如果现在放开二胎,还有一部分70后妇女赶得上生二胎。70后妇女对于中国人口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很多70后妇女仍然愿意生二胎,而80后妇女的生育意愿普遍低于70后。如果70后妇女不能生二胎,那么,当70后妇女彻底失去生育能力之后,中国人口将难逃雪崩之结局。
单独放开二胎影响有限
“‘单独’政策放开,主要影响城市家庭。”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对财新记者表示,“农村独生子女少,所以政策影响的人群很有限,主要还是影响城市多,因为独生子女集中在城市。”
对于政策的放开,受益人群的态度相当热情。“我们太希望要二胎了,一直在眼巴巴的等政策松动。”王珊告诉财新记者。王珊的丈夫是公务员。“计划生育主要就卡的我们,农村的和城市企业单位的,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办法生二胎,比如到国外生,或者找点关系落户,落户到小城镇更容易些,但我们生二胎是直接开除他的。”
“计划生育政策卡的主要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 原卫生部北京医院党委副书记刘秀琴分析说,“单独”政策放开,经济较为宽裕,时间精力充足的中产阶级城市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群体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中国未富先老 老龄化问题将比日本严重
与日本等老龄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大陆持续实行30多年的严格计划生育抑制了部分生育需求,这使得老龄化趋势更为明显。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家,老年人口的基数也高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属于未富先老的典型,这使得未来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比日本严重很多。
中国作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转为老年型,仅用了18年的时间,而在发达国家则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
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人口红利拐点2012年就出现,比预期提前了3年。
一般情况下,只有处于工作挣钱状态的人才有能力存钱,而退休者更多的只是在消耗自己的存款,老龄化人口的储蓄意愿将会明显降低。目前国人是有一点闲钱不敢花,未来是没有闲钱可花。
投资、出口、内需被誉为拉动中国经济前进的“三驾马车”。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内需不足、消费不旺的问题,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
当下,投资比重过高、外需疲软,只有靠拉动内需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但在老龄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储蓄率将会快速下降,加上社会保障不如日本完善,中国很可能像日本一样面临消费动力严重不足。未来拉动国内有效需求难度将变得更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泡影。
中国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生育率快速下降。近年来中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4%-1.5%的水平,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生的孩子多了,老年人在整个人口当中所占比例提高的速度就会放缓。放开二胎政策将释放部分生育需求,乐观估计未来几年能补偿性生育数以百万计的婴儿,但这对于改变老龄化的作用不够明显。
因为经过数十年严格计划生育之后出生的人本来就少,陆续进入生育高峰年龄的“90后”女孩数量更是大幅下降,另外加上抚养孩子成本的增加,放开二胎政策释放的新生儿数量难以出现持续增长。
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应对中国老龄化的最佳时期仅剩不到20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适度调整人口政策正当其时。在单独生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的基础上,尽快全面放开生育管制,由育龄夫妇自主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和生育间隔,促使生育率回升到世代更替水平,这样年轻人口能够得以迅速增加,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
失独老人 成牺牲品
按常规死亡率计算,1975~2010年间,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老无所依,加精神寄托的缺失,使他们成为计生政策的间接牺牲品。
笛妈的女儿1983年出生,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保研,之后又公派美国读博,2008年5月底,女儿在美国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笛妈说,女儿去世前最常跟她说的话就是:“妈妈,你不要怕,以后家里有我呢……”那年春节,女儿还打来越洋电话给全家人拜年,几个月后,她赶到美国面对的就是冰冷的尸体,捧回来的是一盒骨灰。
女儿去世一年半以后,笛妈和老公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城市,几乎断绝了和从前生活圈子之间的所有来往,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笛妈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了。
全面放开二胎 刻不容缓
王丰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当前需要的是立即开放“二胎”,而不是“单独”家庭生二胎
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正在召开。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政协委员王名、刘大钧,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等人再次提出,要尽快终止“一胎”政策,城乡普遍放开“二胎”。这一建言,引起媒体和公众强烈关注。
作为人口学家,我认为中国应尽早开放“二胎”,以缓解即将到来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危机。同时,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设想提出,中国可逐步放松生育控制,比如先从“单独”家庭(夫妇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生二胎开始。
该方案看上去容易实施,却并不可行。中国正在面临严重的人口发展失衡,如没有生育政策的调整,这种失衡会加剧,最终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开放“二胎”生育,仅仅对“单独”家庭开放二胎,远远不够。
“单独”生二胎的设想,其调整的方向和动因,与人口学家的研究、社会公众的呼声方向一致,标志着中国社会认识人口问题的进步。但是,必须指出,中国当前需要的是立即开放“二胎”,而不是“单独”生二胎。
王丰的理由有四:
第一,“单独”生二胎,难以根本解决人口问题。每个家庭至少可以生两个孩子,这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常态。现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核心弊病在于,一个家庭不能有两个孩子。今后,生育的政策调整,目标应是不能再造就新的独生子女。“单独”开放二胎,依然会强迫造成新的独生子女。要知道,生育是公民的权利,迟早要还给家庭和个人。
第二,“单独”生二胎,违反权利平等原则。仅对“单独”开放二胎,显然赋予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育权。在法治社会中,把生育孩子的数量与其父母的生育行为挂钩,是一种封建的做法,早已过时了。对今后打算生儿育女的夫妇而言,其父母到底生了多少孩子,绝不能作为判断其能生几个孩子的标准,更不能作为惩罚他们的手段。
第三,“单独”生二胎,对化解即将到来的老龄危机无济于事。从长远看,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所谓在“世代更替水平”上,一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动态稳定。目前,中国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已持续20年了。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人口老化加剧,总人口将持续减少,由此会对经济发展、养老金支付带来严峻挑战。
应当看到,目前每年低缓的人口增长是由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带来的惯性使然。十多年后,这种人口增长的惯性即会转为人口负增长的惯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夫妇自愿只生一个,甚至不要孩子。如再对非“单独”夫妇生育二胎施加限制,既对家庭和社会无益,更属不智。
第四,对中国而言,现在从“单独”生二胎起步已经太迟了。与周边国家或地区比,中国对人口形势变化的认识与反应,至少滞后了十年。韩国在生育率水平低于世代更替水平10年后,开始实行温和的、鼓励生育的政策;新加坡是在12年后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台湾地区则等了15年,日本等了17年。
但是,中国生育水平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已有20年之久,却仍在继续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以目前最乐观的假设,中国即使在五年内把政策由严格控制转为鼓励生育,届时距生育水平降至更替水平之下高达25年,这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相比,更是滞后了10年。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