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公考真题

    申论特殊题型(申论特殊文种)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9 05:55:14

    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近几年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灵活化的趋势,单纯靠死记硬背或套路是完全不能够应对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若是在题目中给出常见的一些名词提问方式,还算是比较容易理解、容易分析,但若是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问法,又该如何应对呢?

    以考察归纳概括能力题为例,通常的考察方式会在题干中以这种方式提问:“请结合给定材料N,谈谈当前XX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给定材料M~N概括当前XX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对我们题干分析不会造成任何的干扰,但若是换一些问法呢?

    依然以归纳概括题为例。“请结合给定资料3-5,谈谈民众对幸福生活还有什么期待?”“给定资料5反应了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精神荒芜现象,请结合材料谈谈都有哪些方面的荒芜?”类似这种问法,在考试中一方面极容易出现审题不清导致的阅读材料不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会因为作答内容要点不符合答案需求而丢分。

    例如,第一个例子中的对幸福生活“还有什么期待”,题干中隐藏的含义在于当前已经有了幸福生活,民众希望哪些方面做到更好或者哪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回到材料中找到民众的希望和当前问题的解决措施即可。另一个案例中,问到谈谈有“哪些方面荒芜”,从荒芜的词义上来讲,应该是生活中存在的不好的事物,因此回到材料中找不好的事情即可。因为在题干中已经提示了精神荒芜这个关键词,因此要着重找的是精神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当然,到这里还不够,回到给定材料中寻找“期待”和“荒芜”之后,在答案内容的加工上也需要做出特殊的加工。第一个例子中,回到材料中找到民众的希望和问题解决的措施,直接卸载答案中按照常理是没什么问题的。按照归纳概括题的要求,通常需要在答案中写小标题,而对这道题而言,小标题的写作就有比较特殊的写法。“一、对XX的期望”或者“一、期望XXX”都是可以应用的写法。第二个例子中,也是同样的道理,答案中若写小标题,则小标题的写作方式是“一、XX荒芜”或者“一、XX的荒芜”等方式都行。关键就在于将题目中的特殊问法融合到答案写作内容之中。

    在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诸如此类的特殊问法并非只存在于概括题中,其他题型也有出现,考生们要多加练习,多加掌握,应对越来越灵活的申论考试。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