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行测不定方程问题(不定方程公考)
- ·下一篇文章:如何巧解工程问题的方法(如何巧解工程问题视频)
从立案到开庭多久(立案到开庭审理的时间)
半月谈评论员李黔渝
西部某省会市民李先生因租户拖欠房租,将租户起诉并要求按约定解除合同。这起案件从去年10月上旬立案至今,一直杳无音信。李先生近日拨打12368查询,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告知“今年1月还在处理去年8月份的案件,去年10月的案件,今年2月份能开庭就很不错了。”工作人员同时表达了歉意并希望当事人理解:“案子实在太多,我们常常中午、周末都不得休息,晚上都在加班。”。
“案多人少”、纠纷解决渠道不畅、当事人陷入无限期等待是不少基层法院面临的共同难题。司法是解决矛盾纠纷的终极手段,群众呼唤更高效的司法质效,统筹推进诉源治理,减少“高射炮打蚊子”的情况,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各地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通过设立诉调对接窗口、调解工作室、“老法官之家”等,在推动司法资源下沉、化解矛盾纠纷上取得一定成效。以西部地区一基层法院公布的数据为例,2022年1至8月,该法院新收各类案件31864件,同比下降19.48%,其中新收民事一审案件16550件,同比下降18.19%。数据显示,这是该院近年来新收案件首次出现下降拐点,诉源治理功不可没。
不过,诉源治理工作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据李先生反映,这起案件最开始他是做报警处理,警察到场并没有调解矛盾,而是告知有经济纠纷去法院解决。到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负责立案的工作人员没有询问当事人是否接受诉前调解,就直接立案了。立案后,当事人就陷入等待中。
实践中,仅靠司法调解远远不够。诉源治理关键一环在于法院与司法行政、市场监管、住建、卫健等部门及街道(镇)形成多方力量的整合与引导。如果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参与度不够,大量本来可以在前端解决的矛盾纠纷涌进法院,仅靠末端治理,自然难以承受。而部门合力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应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进行完善。
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明确提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为了系统推进诉源治理,近年来,不少法院集成律师调解、人民调解、商事调解、公证、仲裁等资源,邀请第三方调解组织入驻。而基层法院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接入基层法院调解平台力度不够;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功能被弱化,非诉方式效果不理想;当事人支付能力不足,调解成功率偏低等情况。
诉源治理是破解“案多人少”困局的关键,是实现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的重要方式。公众期盼通过进一步加强诉前调解经费保障、健全诉源治理协调联动机制等措施,让诉源治理在实践中运用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增强群众的司法公正获得感。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