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拜年叩首礼(过年叩拜礼仪)
- ·下一篇文章:肌内注射操作考试口述词(肌内注射口述内容)
就业的申论(就业申论作文)
即将到来的毕业季,踏出校门、步入职场的大学生达727万,这和香港地区的总人口差不多。面对再创新高的数字,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
很多人对去年的“最难就业季”还记忆犹新。事实上,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我国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迈入调整期,大学生就业形势不轻松将成为这一时期的“新常态”。然而,大学生的就业现实,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悲观。13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教育蓝皮书”显示,去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1.9%,与历史数据相比并不落后。而去年政府拟定新增就业指标是900万人,实际达到1300万人。可见,就业增长的容纳器,比人们想象中要大。
但“就业压力”折射的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毕竟每年有近30%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堆个几年也会变成一座大山。另一方面,就业质量还不高。有人说,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比农民工、保姆更难,话有些夸张,却反映了一个事实:岗位稀缺的分布情况,与毕业生们的就职意愿不够匹配,呈现出结构性的就业难。
结构错位与现实挑战纠缠在一起,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靠单兵突进的方式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解决就业这一“民生之本”问题上,需要有更大视野。
为什么这两年GDP增速回落,就业市场却没有随之萎缩呢?一个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发展比较快,营改增、零资本注册等改革释放了第三产业的活力。目前,中国服务业的比重也就是40%多一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意义上讲,服务业是未来一个巨大的就业容纳器。
这样的容纳器还有不少,比如小微企业,比如自主创业。事实上,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来越强烈。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2013年应届毕业生中“肯定会创业”与“可能会创业”的比例,高达88%。然而,这么高的创业意愿下,实际创业的不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务院此次推出的相关新政——如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相关小微企业进行社保补贴,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给开“网店”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等,正是为了给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而这,不应仅仅理解为单纯的“保就业”,也是为了更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增强经济的活力。
在就业问题上,市场无疑起决定作用,但政府的主动与否、政策的杠杆力度,也非常关键。作用得当,有四两拨千斤之效。这不仅体现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上,还表现在教育部门的改革上。如安徽、山东等地,采用“学校+企业”的双重教育模式,学生求学期间,就参加教育部许可组织的企业培训,以便各取所需。当然,大学生的“职场预备力”也非常重要。只有摆正心态,找到起点,无论是下基层、去西部,还是积极自主创业,未尝不是为自己的人生开出一片广阔天地。
经济结构要调整,衔接问题要解决,职业价值观也要改变,三管齐下,才能发现就业的“蓝海”,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人生的舞台。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