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南京
  • 无锡
  • 徐州
  • 常州
  • 苏州
  • 南通
  • 连云港
  • 淮安
  • 盐城
  • 扬州
  • 镇江
  • 泰州
  • 宿迁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面试真题

    江苏:2007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

    作者:曹子恒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5 23:46:57

    材料一:

      有一调查机构对对14到25岁的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比大学生节俭意识强,参加工作的青年比未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节俭意识强,大学生中经济条件较差和一般的比经济条件好的节俭意识强,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最崇尚享乐主义。

      材料二:

      说的是南京财经大学举办了一场“饥饿体验”行动。南京财经大学63名同学参加体验贫困行动,让大学生在饥饿中学节俭。3个星期的全部消费150元,平均每天只有7.14元,其中包括通讯费、交通费在内。

      问题:

      1、你认为大学生不勤俭节约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让你组织"饥饿行动",你会怎样组织?

      3、"饥饿行动"成功了,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当场说你是在搞花架子、形式主义,组织这次活动没有意义 ,你怎么办?

      4、如果你同宿舍的一位同学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并经常向借钱,你怎样与他相处?

      2007年江苏公务员考试7月3日面试题详解

      一、请结合实际,分析造成许多大学生不勤俭节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要点:原因很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自身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社会的因素。

      1、从大学生自身讲,没有吃过苦,不知道节俭的重要性,节俭意识及观念淡薄,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行为时有发生。

      2、从当代大学生家庭讲,独生子女居多,家庭条件比过去要好,从娇生惯养,没有形成好的节俭习惯。上大学后,来自家庭的经济基本有保障,父母的不节俭行为也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3、从社会环境看,全社会勤俭节约的观念淡薄,节俭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勤俭节约的手段也不多,倡导节俭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等。

      二、现在让你来负责组织南财大学生曾经组织的“饥饿体验活动”,希望活动能开展得更广泛、深入,也更有成效,你准备怎么做?

      要素:沟通与协调能力

      要点:一是要分析清楚南财大学生会组织“饥饿体验活动”时,有些同学不愿参加的原因,以及不支持这个活动的各种观点。要使活动开展得更广泛、更有成效,关键是要让活动的意义更鲜明,策划更新颖,能把态度模棱两可或不情愿参加的学生吸引到活动中来。

      二是要认真研究分析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在校生的不节俭的行为,通过走访有关单位、教师、学生,广泛听取开展“饥饿体验活动”的意见及建议。如果大家觉得活动名称不够贴切,意见不够鲜明,则可以把活动名称改成更好的,也可以重新策划活动内容和过程,只要能达到节俭教育的实际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三是活动,内容和过程必须是切实可行,不铺张浪费,不搞花架子;统筹考虑知名人士支持讲话,宣传方式(发放宣传品、板、纸,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刊),参加者宣誓等方式。

      三、如果你组织的“饥饿体验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有记者正在对你采访时,有人当着记者的面指出你组织的这个活动更多的只是形式和花架子,实际意义并不大。面对这种局面,你会怎么做?

      要素:情绪稳定性

      要点:活动的实际意义大与不大,不能由个人说了算,而是要靠活动的参与者日后的行为是否比以前更节俭来说明。

      对别人提出的反对意见,可以反驳,可以解释,可以采纳,也可以不理睬,只要陈述的理由合情合理,具有说服力和可行性即可。
    四、假如你同宿舍一位同学平时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他自己还经常向你借钱去请客、买奢侈品、炒股,这时你将如何与他相处?

      要素:责任与进取

      要点:一是通过自己勤俭节约的行为去影响他,号召同宿舍的其他同学自觉做到勤俭节约。

      二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向这位同学说明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严重程度与危害。

      三是适当控制借给他钱的数量,有必要时要让他讲清楚借钱的用途。如果确实是生活与学习必需的,则借给;如果确实他有铺张浪费之行为,下不为例。

      四是以上措施如果没有效果,则要将此事向班级辅导员老师报告。

     综观今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面试考题,呈现出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两强两弱”。
      具体说来“两强”为:

      第一,强化了对基础能力的要求。

      7月3日和4日的考题,考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回答4道考题。7月3日的考题为:1、请结合实际,分析造成许多大学生不勤俭节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现在让你来负责组织南财大学生曾经组织的“饥饿体验活动”,希望活动能开展得更广泛、深入,也更有成效,你准备怎么做?3、如果你组织的“饥饿体验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有记者正在对你采访时,有人当着记者的面指出你组织的这个活动更多的只是形式和花架子,实际意义并不大。面对这种局面,你会怎么做?4、假如你同宿舍一位同学平时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他自己还经常向你借钱去请客、买奢侈品、炒股,这时你将如何与他相处? 7月4日的考题为:1、近几年,国内有关部门举办听证会的事例已经越来越多,但社会公众的反映总是有些不太满意,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2、某市两个月后将要举行一次燃气价格听证会。如果你被选定为听证会消费者代表,你将如何进行参会前的准备?3、如果你被录用,工作半年后,发现自己所在科室的人员表面关系都很不错,但实际工作上大家的配合协作并不默契,工作效率也很低。这时你会怎样去做?4、你的朋友小贾是某公司的一名职员,虽然收入很高,但工作压力也很大,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昨天上午因遭受经理的训斥而很烦闷,他(她)约你今天晚上去喝茶,你觉得见面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好地帮助他(她)?分别侧重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而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恰恰是国家人事部明确的我国公务员录用面试的八大要素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内容。根据对公务员的工作分析和认证,国家人事部将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应变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言语表达能力、举止仪表等八个方面的要素作为公务员录用面试测评的公共要素。自国家人事部正式确定和出台这八项公共要素以来,至今未作过调整和变动。实践证明,这八个方面的公共要素较好地反映了公务员录用面试测评的基本内容,在多年来的录用公务员面试命题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从今年面试题本的总体结构来看,还是从历年面试题本结构的对比情况来看,近几年少见的计划组织能力测试题又出现在面试题本中,这就充分表明,今年的面试命题更加注重对考生的基础能力的考察,题本结构也更为科学.
    第二,强化了对大学生生活和民生问题的关注。

      7月3日的面试题本所选取的关于大学生节俭意识的问题,可谓近年来江苏公务员面试考题中最为贴近考生的选题,不论对于应届大学生,还是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往届大学生,也不论对于已有工作岗位的在职人员考生,还是对于仍然处于待业状态的考生,都可以说是既十分熟悉,而又非常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考生很少对此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这正是今年命题的高妙所在:选取考生熟悉的话题,让考生感到有话可说,不仅有利于较快地缓解和消除考生的紧张心理,便于其拓宽思路,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但同时也考察了考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思考度。如果考生对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表现出一种因司空见惯而变得熟视无睹,甚至发展成为麻木不仁,就无法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剖析。此外选取这样的话题作为考题,还可以有效避地开猜题、押题者的“搜索”范围,确保考试的公正性。7月4日的面试题本所选取的是关于听证制度的问题。2002年听证制度陆续在各地出台,但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听证会组织者往往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作出取舍决定,因而价格听证会往往最终流变成为价格“听涨会”,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和部门连听证代表的人选都不公开,这样的听证结果自然只能遭致老百姓的一片质疑和反对。对于立志成为公务员的青年,题本就是要测试其对当前社会形势下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协调的思考。关注民生,在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执政理念的今天,乃是公务员的天职。

      “两弱”为:

      第一,弱化了对“材料”的记忆理解。

      今年江苏公考面试的形式仍然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即在考生进入面试室正式回答考官所进出的问题以前,先让其在“材料阅读室”阅读工作人员所发给的材料。7月3日的材料有两个:材料一说的是,北京一调查机构对8个城市700余名14到24岁的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比大学生节俭意识强,参加工作的青年人比未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节俭意识强,大学生中经济条件和一般和较差的比经济条件好的节俭意识强,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中崇尚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盛行的问题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对其进行节俭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材料二说的是,南京财经大学举办了一场“体验饥饿”的特别活动,该校64名同学自愿参加,21天内将全部生活开销控制在150元以内,目的是让大学生在饥饿中学会过“苦日子”。7月4日的材料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介绍听证会起源于英美,及其在英美的具体操作方式,二是“网评”对听证会制度在我国一些地方实施的反映,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考生读完材料后,再到面试室回答考官所提出的问题。但是,与往年相比,给人感觉明显的是两大变化:

      首先是大大降低了考生对材料的记忆理解的要求。譬如,去年给考生阅读材料的时间规定只有5分钟,在阅读中不得做笔记,更不得将材料带入面试室答题,也就是说考生面对1100字的材料,必须在5分钟内完成记忆理解的全部任务,而且然后带着自己的这种“记忆理解”走进面试室,接受考官的提问。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一定材料阅读的记忆理解能力,是很难全面系统地把握材料的精神实质和重要内容的。而今年的材料,考生不仅可以在阅读中做笔记,还可以将材料和自己所做的笔记一并带入面试室,在答题时参考使用。

      其次是考官所提出的问题与材料联系的密切程度大大降低。以往特别是去年的考题,其部分内容与考生考前在“材料阅读室”阅读的材料本身直接相关,如果考生因为紧张或其他原因,没有较准确地记忆理解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甚至个别特殊的名词,就无法回答出考官的提问,只能是“望题兴叹”,极有可能造成这一题无法得分。而在今年的题本中,材料仅为问题的“引子”,考官所提出的四个问题,没有一个是与材料中的内容直接关联的,即使考生能在较短的阅读时间内将材料的全部内容背诵出,在答题中也无法找到“用武之地”,不具备应对公务员面试必备的基础能力,仍然无法锋利取得理想的成绩,要想通过面试关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弱化了对机关实务的要求。

      多年来,江苏公务员录用面试的考题,一直都较为重视对机关实务的相关内容。如考察考生怎样处理机关中上下级、同级以及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考生对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等,但这往往会造成应届大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特别是已经在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之间对考题驾驭的认知基础的差异,造成对同一道问题的回答,社会在职人员答题易,而应届大学生答题难的现象。今年的两套考题,都是应届大学生和曾经的大学生甚至是一般社会成员所共同知晓的内容,未涉猎机关工作实务的范畴,克服了以往以机关工作实务命题造成的差异和影响,更有利于体现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

      相关文章:


      第1篇    学会分类分步教案(学会分类分步教学反思)    作者:admin

       说到行测排列组合问题,其本质上还是计数问题。一些简单题目可以通过枚举法进行计数,但是遇到稍微复杂的题目同学们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复习过程中总有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但其实想攻破排列组合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分类分步的含义,并且能够在题目中正确运用。下面就让中公教育带


      第2篇    市场体系是什么(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    作者:admin

       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提供经济知识-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概述。(一)市场体系的概念市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类市场及市场要素的总和构成有机的整体。市场体系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市场组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包括从消费资料到生产资料的一切要素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完整体系。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二)市场体系的特征市场体系的特征是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


      第3篇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在我国追究外国人的刑事责任)    作者:admin

       《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该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学习该原则,应重点掌握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明确


      第4篇    党政公文种类考点有哪些(党政公文种类考点汇总)    作者:admin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方面的知识点颇为零散,本文重点介绍一下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共15种公文: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决定适用于对


      第5篇    江西公务员考试结束 面试初定3月底出成绩吗(江西公务员什么时候面试)    作者:admin

       经过两天的紧张角逐后,有7万余考生参加的全省公务员考试昨日16时30分结束。考生们普遍认为,今年考题总体难度低于去年,但题型与题量有所变化。记者了解到,考生的笔试成绩在年前便可出来,面试时间大概在今年3月份。行政职业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