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事业单位新闻

    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03:20:08

    【范文主题】

    应对气候变化主题

    【背景材料】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危害首先是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淡水资源匮乏,炎热、干旱、洪涝、风暴等气象灾害频发,沙尘暴和荒漠化加剧,进而可能影响到疾病流行、粮食产量波动和一些物种的灭绝。

    【习题示例】

    请从当前的气候情况出发,联系实际,以“后天的拷问”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字数在1000~1200左右。

    【参考范文】

    后天的拷问

    两极冰川融化,海水吞没大陆,城市瞬间冰冻……这是电影《后天》呈现的灾难场景,也是艺术家与科学家、环保人士对人类未来所作的同一个预言。这预言并非危言耸听,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转而给人类带来种种危害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在今天就已不得不接受后天的拷问:人类最终将有怎样的未来?灾难性的“后天”与人类的今天有怎样的关系?人类该用怎样的行为去影响“后天”?

    自从华夏文明从黄河流域诞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时至今天,我国又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使我国境内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淡水资源匮乏、气象灾害频发,一些疾病的流行、粮食产量的波动和物种的灭绝,也可能与此有关。气候变化使本就多灾多难的神州雪上加霜,对炎黄子孙的生息繁衍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如果任由气候变化发展下去,“后天”式的灾难可能降临华夏大地,万里中原可能成为不毛之地,中华民族可能不再有未来,我们的子孙将上哪里寻找后天?

    后天源于今天,后天的灾难是今天行为的结果;后天代表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不断拷问我们,迫使我们检点今天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检点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碳排放,是各种高能耗、高碳量的工业生产和消费方式。

    处在工业化阶段的我国,基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偏于重型化,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巨大,煤炭、石油能源的消耗量高居世界首位;其次,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煤炭的采掘和使用正是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第一因素;再次,我国能源利用水平不高,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到10倍,直接推动了碳排放量持续暴增。要扭转这种趋势,改变子孙面对灾难性后天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

    要改变后天命运,就需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低碳排放量的新兴产业;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标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逐步淘汰高能耗产业。要改变后天命运,就需须强化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变“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旧面貌为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形象。要改变后天命运,就需须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靠科技创新掀起一场绿色产业革命,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要改变后天命运,就需须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引导居民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重拾节约传统,少开一次车、少用一度电,调低空调的功率,过亲近自然的绿色生活,一同拥抱一个更加低碳的时代。

    后天的英语表示是The day after tomorrow——明天的明天是后天。后天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我们加快低碳转型,一个低碳的今天定能迎来一个明媚的后天;如果我们无法顺应低碳时代的要求,不改变高能耗的行为模式,后天对我们的拷问注定将成为一道无从破解的难题。

    【中公精讲】

    [点睛论点]

    本篇提出论点的形式很新颖。首先以电影《后天》中的画面引入,进而就此提出本文的论点:“人类最终将有怎样的未来?灾难性的‘后天’与人类的今天有怎样的关系?人类该用怎样的行为去影响‘后天’?”但这个论点不是结论,而是通过提问让读者了解自己的论点。紧接着用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和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过高的具体情况来论证延续今天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严重后果,继而正面指出文章的总论点,也是解决当前这种状况的方式,即:唯一的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最后,文章又进一步论述了如何走低碳化的道路,结尾指出走低碳化道路的意义,对论点进行了升华,令整篇文章非常丰满。

    [文章点评]

    本文是评论类议论文不可多得的范例。首先,全文紧扣“后天的拷问”这一命题,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种种角度中,选取了“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将影响人类未来,降低碳排放量,人类才能拥有未来”,通篇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逐层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做到了立足点准确、中心明确。

    其次,文章由电影起笔,联系人类活动引起气候突变和自然灾难的具体实际,站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前途的高度破题运笔,视野宏大,气魄非凡。

    第三,全文约有一半以上篇幅用于分析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过高的具体情况,论据充足,论述透彻,层次清晰,在申论评分标准和写作原则允许的范围内,把分析评论做到了极致。诸如“自从”、“处在”、“检点之下”等标志词语的运用,使连续几层过渡上下相扣,自然妥帖。

    第四,对策部分只用一段篇幅,分四层并列陈述,从产业结构讲到生活方式,顺序合理,观点正确。尽管对策内容在全文中不突出,但对策本身做到了全面均衡,面面俱到,在对策全面性、见解深刻性与篇幅合理性之间达到了平衡。运用“要改变后天命运,就需须……”的句式分别领起每条对策,清晰醒目,形式感、节奏感强,又避免了“一、二、三、四”的简单化处理。

    最后,文章的结尾发人深省,语言富有特色,对比强烈有力,并同标题和首段“后天的拷问”呼应,强化了表达效果,深化了主题思想。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结尾的调子较为低沉,不像一般的官方政论文章那么积极和富于鼓动色彩。

    [妙言隽语]

    1.人们在今天就已不得不接受后天的拷问:人类最终将有怎样的未来?灾难性的“后天”与人类的今天有怎样的关系?人类该用怎样的行为去影响“后天”?

    2.后天源于今天,后天的灾难是今天行为的结果;后天代表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拷问我们,迫使我们检点今天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

    3.如果我们加快低碳转型,一个低碳的今天定能迎来一个明媚的后天;如果我们无法顺应低碳时代的要求,不改变高能耗的行为模式,后天对我们的拷问注定将成为一道无从破解的难题。

    更多申论高分技巧请见中公申论频道>>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