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辽宁省2021政府工作报告(辽宁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 ·下一篇文章:重庆十一活动(重庆十一假期人少冷门景点)
环境污染申论范文(污染防治申论范文)
[权威论述]
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态保护好比是分母,要对分子做好减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对分母做好加法扩大环境容量,协同发力。——习近平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习近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习近平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
面对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我们要直面问题,向污染宣战!——李克强
我们的生产、建设、消费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落后的生产能力要坚决淘汰,而且必须淘汰,同时过度的消费方式要坚决摈弃。——李克强
雾霾的形成有复杂的原因,治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等风盼雨,还是要主动出击,希望全社会,政府、企业、社会成员,大家一起努力,持续不懈地奋斗,来打这场攻坚战。——李克强
中国不愿意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李克强
[原因]
一是环境污染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污染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积累了大量问题,形成了明显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二是环境污染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上个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比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当前,我国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比如,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出现安全问题;一些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北方地区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成为人们心中的阴影,等等。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阻碍着经济发展,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更满足不了人们对“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诉求。
三是由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这是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盼温饱”“求生存”,现在“盼环保”“求生态”。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讲,就是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面临的挑战]
中国不愿意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为我们过去的绿水青山是祖宗留下的,未来美丽的环境是子孙后代应当享受的,当代人要有责任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基本国情,除了人口多,还有就是环境承载能力脆弱,我们用世界上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继续走高投入、高排放乃至于高污染的路子。
由于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易反复,部分企业和个人法治观念淡薄,加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监管缺位,环境保护面临多重困难与挑战,各类环境问题仍处于多发态势。
当前,我国正步入增速换挡、方式转变、结构优化、驱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绝不仅仅是污染防治,还包括发展方式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需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统筹谋划、全面布局。
[对策]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的基础,还是我们留给后人最好的财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为了保发展、保健康、保幸福。习
一是筑牢绿色政绩观。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绿色成为我国发展的底色。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还是以GDP论英雄,追求短期的政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干部要让正确的绿色政绩观在头脑中落地生根,要树立“抓环保工作就是抓经济工作,就是抓对外开放”的意识,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抓项目、抓工作。要建立完整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坚决执行环境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制,把环境保护工作做为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环境问题终生责任追究制。
二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气、水、土壤污染是污染防治的核心工作。治理大气污染,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比重降下来。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人们的健康,也关系食品安全,政府必须负起责任,向水污染宣战,拿出硬措施,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土壤污染处于“末端污染”,要抓“本”治“源”。不仅要从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着手,更要管住生产生活“上游”的土地规划、城乡规划。
三是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每个人往往既是污染的受害者,又是污染的制造者。治理污染不仅仅是政府工作,要让企业和公众广泛参与进来,强化企业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让其主动承担防治责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障他们的话语权,群策群力,共治共享,只有形成环境共治模式,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污染防治。
【重要切入点】
1.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就是核心竞争力。用生态文明理念分析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发展。从现行环境监管体制看,政出多门、权责脱节、监管力量分散等问题明显存在,影响行政效能,削弱监管合力,环保引导和倒逼机制作用尚未充分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升级,推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2.健康中国
环境状况与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优良的环境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普遍追求。人要满足呼吸、饮水、吃饭等基本的生理需求,必须生活在由空气、水和土壤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环境中。这些基本环境要素哪一个出了问题,人的身体健康都会受影响。如果说身体健康是事业的本钱,是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基础,那么水清天蓝地干净是保障健康的前提,是本钱的本钱。
相关文章:
第1篇 二战后国际格局如何演变(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作者:admin
一、考情介绍美国和苏联曾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同仇敌忾的盟友,当战争胜利后却又成为势均力敌的仇者,双方都妄图成为世界的霸主,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激烈的争夺,形成各自为首的两大阵营,搭建起两极争霸的格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见知识点,着重考查美苏争霸的背景、“冷战”形成与对抗的表现、美苏争霸的态势等内容。题型多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以
第2篇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面试前必做三件事是什么(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面试前必做三件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们正在积极备考,主要旨在告知面试中考生备考时必需做的三件事。以帮助大家有效的备考。利用身边资源组建面试模拟考试:要想面试取胜,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真诚大方的应对态度、中肯灵活的回答是缺一不可的。这些方面也可以通过平时替代的方式
第3篇 2020年两会时事政治题库(2020两会时政考点整理) 作者:admin
1.(单选)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回顾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时指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________。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________以下。A.6.1%3.5%B.6.1%5.3%C.6.2%3.5%D.6.2%5.3%2.(单选)20
第4篇 刑法中的假释是什么意思(刑法中的假释)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附条件,是指被假释的犯罪人,如果遵守一定条件,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没有遵守一定条件,就收监执行原判
第5篇 什么是举止礼仪的基本要求(什么叫举止礼仪) 作者:admin
俗话说的好“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事情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对于通过笔试的学员来说,无疑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公务员的大门,另一只脚能否跟着迈入。关键就看面试了。很多同学都认为在公务员面试过程当中,面试回答的内容是被录取的关键。内容固然很重要,在此公考资讯网告诉广大各位考生,除了内容以外。举止仪表也是成为我们面试考核的关键因素之一。举止仪表为什么是关键?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