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成人高考

    08届高三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08届高三文综政治试题答案)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9 20:05:16

    08届高三文综政治试题(4月)  


    自 2008年1月10日 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20多天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多年来沉浸在暖冬中的人们猝不及防。煤电油运全面告急,中国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回答24—26题  

    24.雪灾发生后中央和地方财政调拨专项资金,安置灾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等,这表明: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C.财政可以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D.财政可以为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25.灾情出现,既是天灾,也是人祸。这警示我们,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前提是:  

    A.承认自然界的可知性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  

    26. 1月27日 ,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针对当前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给煤电油运造成的严重影响,部署各项保障工作。温家保指出,各地区、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千方白计做好煤电油运保障工作,坚决打好这场抗灾减灾的硬仗,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平稳正常运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材料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是:  

    ①国家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④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绿色GDP”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核心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绿色GDP”既考虑了经济增长速度,又考虑了经济增长质量;既考虑了经济发展,又考虑了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我国推行“绿色GDP”已成必然趋势。回答27--28题。  

    27.推行“绿色GDP”核算,要求我们:  

    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8.材料对“绿色GDP”的认识体现的哲理是:  

    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B.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C.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2007年11月26日 9时40分许,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回答29--32题  

    29. 2007年10月24日 下午18时“婵娥一号”探月卫星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人的意识对自然界有积极的反作用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科学已经揭示了自然界的一切奥秘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规律  

    30.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矛盾的观点 D、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要坚持适度原则  

    31.“婵娥一号”探月卫星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创造了中国航天新纪录,续写了中华民族的新辉煌,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与航天事业发达的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着力点、制高点和兴奋点。从辩证法角度分析,这体现了: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事物的矛盾是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是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32.“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上明月,人间情怀,月亮的高远清凉在中国人心中唤起的是宇宙空阔与人心交感的美意绪,月亮作为柔和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向往。这表明:  

    A.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自然的前提  

    B.人们将主观感受赋予自在之物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C.人与月的心灵对话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D.物质的独立性与意识的依赖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高楼大厦到处耸立,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 ” 一首《一样的月光》唱出了都市人对巨变中的城市的困惑与疑问,也道出我国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回答3—4题  

    33.“不见四合院就不能叫北京,没有石库门就无法称上海”这种看法强调:  

    A 事物的个性比共性更重要 B 事物的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C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 个性是事物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原因  

    34.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克隆”,而在于立足城市的历史积淀,保护文化遗产,挖掘人文资源,注入开放、包容、鲜活的时代元素。这一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  

    ①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③事物是发展的,不要重复别人做的事情 ④事物在批判与继承,学习与创新中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35.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A.事物都存在相对静止的一面 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C.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  

     

    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半月谈》记者向粤、晋、渝三地农民工社保问卷调查情况:  

    表一:粤、晋、渝高风险行业安全生产状况统计  

     

    统计  

    人数  

    工伤  

    人数  

    工伤认  

    定情况  

    企业工作环境不安全  

    没有全生产培训  

    职工个人防护不到位  

    广东  

    69  

    33  

    5  

    46  

    47  

    32  

    山西  

    49  

    2  

    0  

    16  

    2  

    18  

    重庆  

    60  

    3  

    0  

    2  

    1  

    4  

    总计  

    178  

    38  

    5  

    64  

    50  

    54  

    百分比(%)  

     

    21.3  

    2.8  

    36.0  

    28.1  

    30.3  

    表二:粤、晋、渝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参保情况统计  

    省份  

    工伤保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商业保险  

    统计人数  

    广东  

    13人  

    15人  

    11人  

    5人  

    69  

    山西  

    27人  

    25人  

    2人  

    12人  

    49  

    重庆  

    0人  

    6人  

    0人  

    2人  

    60  

    参保总人数  

    40人  

    46人  

    13人  

    19人  

    178  

    (1)分析表一、表二反映的问题。(10分)  

      

    材料二:有人说,要做好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工伤保,仅靠提高参保率不行,而应从根本上扭转我们的工伤保险工作思路,即从过去的“赔付——康复——预防”转向“预防——康复——赔付”。大力发展工伤预防、工伤康复,以此达到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节约社保基金赔付的良好效果。  

    请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这一全新思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0分)  

      

    材料三: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将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政府将投入更多财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央转变货币政策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依据?(12分)  

      

    39.材料:广西贺州市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以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宗旨,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还突出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本地起步晚、基础差、经济实力弱、社会矛盾多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经济结构,重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打牢物质基础;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为构建和谐在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7)结合材料,分析贺州市的做法是怎样坚持唯物论思想的。(9分)  

     

    材料: 2007年6月7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目的在于为成都、重庆两地提供一个“创新机制和体制”的平台,为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建立城乡谐调发展的机制,缩小以至消灭城乡差距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适性的发展道路。国家发改委要求成渝两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有益经验。  

    (8)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央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11分)  

       

    参考答案:   

    24—35:DBDD//CAAC//CDAD  

    38、(1) ①表一显示:粤、晋、渝高风险行业工伤人数较多,广东为甚,而工伤认定情况较差。(3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企业工作环境不安全、没有完全生产培训、职工个人防护不到位,广东为甚,其中企业工作环境不安全、职工个人防护不到位是主因。(3分) ②表二显示:粤、晋、渝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参保情况较差,重庆为甚。(4分)  

    (2)①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要做好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重在预防,防患于未然。(5分) ②价值观对人们活动有导向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视人安全的救助,但更重视人安全的预防。(5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客观达到具体地历史地统一,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中央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是对形势的准确判断,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4分)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改善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4分)③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央制定的财政政策也有所不同。(4分)(若从抓主要矛盾或坚持发展观点角度答题,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计2分)  

    39.(7)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3分)②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发展,主观符合客观。(3分)③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坚持了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3分)(答出“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也可得分)  

    (8)①坚持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渝改革试验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促进两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 分)  

    ②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又要在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成渝改革试验区要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一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普遍性的发展道路,可以为其它地区发展作出示范,提供借鉴。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成渝改革试验区要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同时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4分)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