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青藏地区的地理(中国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
- ·下一篇文章:对政治科综合探究题的探讨怎么写(对政治科综合探究题的探讨有哪些)
在反思中走进新课程之一的作文(在反思中走进新课程之一的感受)
在反思中走进新课程
编剧,导演,演员?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演艺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于是又有人说:教师=“演员”+“导演”+“编剧”。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也有一定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师是“编剧”吗
将教师形象地比喻为编剧,主要是指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乍看起来,教学设计和编剧艺术有某种相通之处。的确,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然而,教学设计的艺术与编剧的艺术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编剧的目的是追求剧情达到的效果,为了剧情的效果,规范着各种角色在故事情节中的行为。教师的职责是追求学生发展的教学效果,为了学生的发展,可以在课堂上改变原来的设计,使教学环节发生变化,甚至是始料不及的变化。
一位教师在执教鲁迅小说《祝福》时,原设计以“祥林嫂之死谁是凶手”为题,让学生回答:鲁四老爷不是凶手,四婶不是凶手,柳妈不是凶手……最后得出“封建礼教是真正凶手”的结论。然而,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祥林嫂是自杀的,不存在凶手问题”。按照“教学设计是编剧”的说法,教师就会把答案说出来,以便学生掌握“知识”,或者换一个学生发言,说不出来,再换一个学生……而这位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师,却请那位学生走上讲台,摆事实,讲道理。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展开讨论。学生们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争辩,在争辩中得出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剧本”进行教学,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可见,编剧的创作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不能划等号的。编剧创作的作品,是在演出之前定稿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一个“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进行真正的创作,而且是和学生一起集体创作。不能定稿,也无法定稿。
“教师是编剧”这种说法,似乎用于“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设计比较贴切。教师拿着设计好的“剧本”--教案,在课堂上亦步亦趋地按招教案上的设计进行。一节课提问几个问题,几个学生回答;讲解几个问题,需要多少时间;出几道练习题,布置几题作业……学生被“设计”地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学生的潜能被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被束缚了。这就是那种“教师=编剧”带来的“教学效果”,以及那种”教学效果”留给我们的深沉思索。
新的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不应该做编剧,也不能再做编剧。只能把教学设计的“剧本”—备课本,当作一个“草稿”,当作一个材料,当作一个“引子”,开展教学活动。
所以,教师之于编剧而言,不是编完一个剧目之后,再去编又一个剧目;而是对一个“剧目”进行持续不断的再创作—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是“导演”吗
把教师称之为“导演”,应该说在一定时期内,提升了教师的“艺术品位”。相对于“灌输式”的“教书匠”而言,“导演”的角色更有内涵,更有诗意。这在教育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种进步。在进步的过程中,我们摈弃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了教学中的“导”字。指导、引导、诱导学生“夯实双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曾几何时,一些善于“引导”的名师出现,在我们心目中,不亚于导演。名师的那种在课堂上的组织、指挥、引导、协调和控制,几乎天衣无缝,令人赞佩。
可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用新的教育理念加以重新审视,教师和导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其一,导演是从对作品的理解出发的,在执导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权威地位。演员处于被支配的服从地位。我们时常看到拍摄电影时的镜头:如果一个演员没有按照导演的意图表演,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试镜。而教师决不可以做一个支配者,让学生服从。更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试镜”。新的课程倡导师生在课堂上平等交流,唯有平等才能营造民主的氛围,使交流更加深入;也才能激活思维,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其二,导演是根据需要精心挑选演员的,是根据剧情中的角色,确定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的。而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几十名个性化的学生,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安排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能力,还要注重过程和方法。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学生做“导演”。因此,“导演”不是教师的专利。
其三,导演在执导电影或戏剧时,其导演意图是剧本规定的,在排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后,才公演的。而教师的教学意图是学生的发展,其教学的具体行为是不能确定的。教师执教的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作品”,无法在排练成功之后,再去上课。新的课程不仅重视了预成性课程,也重视了生成性课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启发,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这是教师当“导演”,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一节小学五年级《只有一个地球》的语文课上,当讨论到课文中“人能不能移居到其它星球”话题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用查到的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甲学生说:人不能到火星上居住,因为那里温度太低,零下80度。乙学生说:人不能到月球上生活,因为那里没有空气。丙学生等说:人也不能移居到水星、木星、土星上去……老师总结道:同学们用大量资料说明了人类不能移居到外星上生活,可见,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话刚落音,丁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叫着“老师”站了起来,“我有不同想法”。丁学生说: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乘坐飞船到外星上去居住。这时候,课堂里哄了起来:“我不同意”,“我也不同意”……持不同观点的同学纷纷站了起来,以不同的理由驳斥了丁学生的观点。出人意料的是,丁学生又站了起来:“今天来了这么多专家和领导听课,请你们帮我一把吧”!老师看了看丁学生和听课的人:“你想请专家帮忙”?一位听课者站了起来,支持了丁学生的观点。老师激动得笑出了声来:“哎哟,我也想会有这么一天的。同学们这种探索的精神,不与我苟同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在这节课上,究竟谁是导演呢?而且,学生的“导演”比之于教师,更新颖、更精彩。这位教师服从了学生的“导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味儿地坚持“导演”下去,就会回到“一言堂”的老路上去。
教师是“演员”吗
说教师是“演员”,在某种程度上,在特定的情境中,也有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在传统的、沉闷的课堂气氛中,教师的“表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观看教师的“节目”。一节课下来,学生多少能看出一些门道,知道教师表演出彩的“戏眼”,记住“知识点”。
然而,教师的表演即使有效,也极其有限。首先,教师在台上当演员,学生都成了观众。学生在台下当观众,能学到多少知识?其次,教师依靠“表演”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有效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在课堂上缺少交流,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不会否认:曾经有过教师在台上“表演”,被台下的鼾声打断的事实吧。再次,教师当“演员”,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岂不成了虚情假意的角色。虚情假意是为人师者的大忌。所以,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表演”,而应该真情地投入。
新的课程需要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在增长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升华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一节语文课上,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时,由于“口吃”,课堂上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开始是满堂哄笑,继之是一片沉寂,那个“口吃”的学生不再朗读了。如果教师按照一般的方法处理,就会换一个学生朗读。而这位老师别出心裁地说道:“既然他不习惯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朗读,那同学们就趴在桌子上,只用耳朵听吧”。教师也走到教室最后,面对墙壁站着。这时朗读声又响起来,越读越流畅了,越读越精彩了,课堂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这样的课堂上,谁是“演员”?恐怕难以说清楚,也没有必要说清楚。因为,课堂上本来就不存在“演员”的问题,也不存在“表演”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投入到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怎么去当“演员”呢。
新的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师生的发展预设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未知世界。在探究活动中,是不可能有角色定位的。因此,教师不是“演员”,不是要扮演什么“角色”,而是“角色”的原型。
还有一种说法是:教师=“演员“+“导演”+“编剧”,似乎更有道理,也更加荒谬。且不说不是同类项能不能相加的简单算术,即使能够相加,也属画蛇添足。试想,教师集三个角色于一身,岂不等于自编、自导、自演了吗?学生都做什么了?
教师应该是,也只能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