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成人高考

    高中政治必修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24 14:30:37

    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考点解读

    广州市三学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金剑

    新课标解读:

    1、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下面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第一单元的高考常见考点结合有关题型进行分析,旨在帮学生轻松把握本单元的重难点,以便在高考中能轻松应对,复习中能有的放矢。

    考点一:弘扬中华文化

    解读: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汉字与史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见证。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它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和独领风骚,在于其明显的区域性和鲜明的民族特征。

    精题解说: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

    A. 开放性 B. 多样性 C. 包容性 D. 区域性

    问题解析:

    本题不难,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本题在从识记方面讲,只要记住课文中的一句话就能选中答案;从理解方面讲,理解中华文化在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发展,也能知道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

    2、2002年12月3日,伴着《茉莉花》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会场一片欢腾: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一位香港时事评论员事后这样说道。

    (1)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如何理解“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作用?

    问题解析:

    本题材料代表中华文化的《茉莉花》引起世界的共鸣,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第一问不难作答;第二问考查文化作用,对于这一问并不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参考答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考点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解读:

    1、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精题解说:

    3、、2005年4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方将继续积极斡旋,推动六方会谈早日重启,中方一向从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出发,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这体现了(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爱好和平 D 自强不息

    问题解析:

    本题答案为C项。本题主要考查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从材料中不难看出中国在“朝核六方会谈”中的作用,力主用和平方式解决朝朝鲜半岛核问题,就是体现“爱好和平”的内容。

    4、材料一: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的想,

    从前,一个中国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河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材料二:

    2005年4月26日,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到达南京,开启了企盼已久的“世纪首航,和平之旅”。《经济日报》载文说,两岸图的不是精彩瞬间,而是追求永续的开端。连战受邀访问大陆是要为两岸永续经营探路,为两岸和平开路,为台湾经济找出路。连战走访大陆四大城市,“寻觅的岂止是被岁月遗忘的声音,更是许台湾一个新出路”。连战的此次大陆之旅是一次和平的契机,同时也让每个中国人激动一把,更使得民族精神再次凝聚!

    (1)材料一体现了台湾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在当代弘扬民族精神对实现祖国统一有何意义。

    问题解析:

    本题材料一用余光中的诗用“当我死时”依然想着祖国统一,体现了台湾人民渴望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情感,也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的内容,而第二问在于对弘扬民族精神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学生可紧紧围绕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展开即可,重点回答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参考答案:

    (1)体现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情感。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作为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国宝岛的中华儿女,台湾的少数民族与祖国大陆其他各民族同胞一道,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炎黄子孙,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当代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