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关于地理位置的题(关于地理位置的综合题)
- ·下一篇文章:高考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专题讲义(高考英语动词时态和语态真题)
高中地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高中地理能力培养)
现行《地理课程标准》目标指出:"要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于是,大小刊物纷纷提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能力"这一关键词。一句话好说,但具体去操作,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吧?近期,笔者应用大量时间,整理出关于加强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能力教学的几点心得,与读者共享。 一、加强基本概念教学,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 基础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重要的地理事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基本的观念和结论。它们基本上能够体现地理学科的功能、能够形成再生知识。它们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且多为考查的内容。学习地理知识,必须以一定的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否则就无法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下面就加强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促进基础知识掌握谈谈我的一看法。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1、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 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 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 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 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 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 较全面的认识。 2、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 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 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 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 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 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 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 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4、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 ,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 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 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 ,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 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 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 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 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 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 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 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 "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 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同样道理可区分广 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坚持"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要使学生背诵概念的词义,而且要使他们会论证、会运用这些概念。教师设计一些习题,在分析概念后及时进行练习,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概念理解是否完整、准确,又能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加强新教材的"活动"课教学,促进地理能力的形成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心理学认为,能力是指个人能胜任、完成各种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可分为说明世界的智力认识能力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操作能力。地理能力是指应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获得技能、发展智力过程中去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地理能力。因此,地理能力是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的综合体现。下面就如何利用新教材的"活动"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地理能力,提出我的一些观点。 1、地理的基本技能 (1)阅读地图的能力: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会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能力。新教材从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激发学生读图兴趣(第2.5课活动);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分析能力(第1.4课活动、第4.6课活动、第4.2课活动);通过不同内容地图的对比,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第3.3课活动、第4.8课活动)。 (2)绘画能力:新教材的活动安排在这方面着墨较多,培养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绘图技能。例如:绘简图说明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关系,(第1.4课活动)、绘制地壳物质循环图(第4.1课活动)、绘一幅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第1.6课活动)、画水循环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的示意图(第4.3课活动)。 (3)计算能力:通过地理计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5课计算时差活动) 2.地理观察能力 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而地理学科是离不开观察的。新教材的活动为学生观察创造条件,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例如通过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测(第1.2课连续观测月相的活动、第2.3课目测风力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并总结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规律的能力;通过对标本的观察(第4.1课活动),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观察图表,(第1.6课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把握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第2.3课活动)、演示(第1.4课活动)结果,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化解地理难点。 3.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新教材的活动通过实验、演示、参观、搜集资料、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多渠道获得信息量的方法,这是作为现化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可持续教育的要求。通过大量的调查活动,亲身体验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培养学生地理的运用能力。 4.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是指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解释或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第3.2课活动,从地形和气候背景方面解释,孟加拉湾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海啸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思维的迁移,分析我国大江大河入海口和大海湾也是潮灾的多发区的原因,接着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防灾减灾)的方法。再如第3.4课活动根据图表内容,以"澳门的填海造陆"为题,写一短文,也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述能力。 5.地理创新能力 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掌握地理"双基"的同时,努力去发现新的知识;在了解了现成的结论的同时,敢于并且会设法去突破现成结论,实现创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生学习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新教材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某区域或对某资源的评价、发表见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第4.7课活动:假若有一条河流流经某小镇,如果你是镇长,怎样综合利用这条河流?第4.2课活动: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