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成人高考

    高中物理审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高中物理审题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20 07:36:33

    第一步:全面想象题目给定的物理过程

    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可是,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题中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要根据题意,通过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过程,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

    例:汽车以 15 米 / 秒的速度运动,关闭油门后获得 3 米 / 秒的加速度,问 8 秒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少?

    例:小球以 5 厘米 / 秒 2 得出速度滚上一斜面 , 获得 3 厘米 / 秒的加速度 , 问 8 秒钟内小球的位移 是多少 ?

    对此二例 , 如能仔细分析 , 想象汽车是作匀减速运动 , 然后停下来 ; 而小球沿斜面匀 减速上滚到最高点后,又沿斜面下滚,这样两个不同的过程,一般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对那些涉及知识较多的综合题,不想象出其全部物理过程,解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出现挂东漏西的现象。有的题目对某些物理过程含而不露,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想象,才能全面弄清楚。

    例:有一长20cm横截面积为 0.8cm 2 的均匀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将其水平放置,由一段水银柱封闭着一段 10cm 长空气柱,让玻璃管绕通过封闭端的竖直轴从静止开始转动 , 速度逐渐增大,当转速增大到多大时,玻璃口只剩下2 cm 的水银柱?

    它所描述的全部物理过程是:气柱的压强与大气压相同,所以水银柱受力平衡。随着玻璃管的转动,水银柱发生离心运动,而逐渐远离轴,以至使部分水银从管中抛出,与此同时,被封闭的气柱随之变长。对后一过程,在题目的文字中没有提及,但化却与我们解题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在想象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遗漏了类似的过程。

    在分析、想象物理过程中,要紧扣题意对关键字眼要仔细推敲。如:“恰好平衡”、“恰好为零”的“恰好”二字;又如“最大输出功率”、“最小距离”中的“ 最大”、“最小”二字;再如:“缓慢变化”、“迅速压缩”的“缓慢”、“迅速”二字等等。这些字眼往往都示意着一个复杂的、变化着的物理过程,如果轻易放过这些字眼,那么你所想象的物理过程往往是不全面的,或者是完全错误的。

    绘制草图对我们正确分析、想象物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如能抓住其关键形象,并草图表达(如物体运动轨迹草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电路图等等),这对于进一步分析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准确地抓住研究对象

    在完成了钥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题目给定的全部物理过程后,就要准确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

    怎样才能准确地确定研究对象呢?一般要紧扣题目提出的问题。如:“这些剩余气体的压强是多大?”我们就可直接把“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有不少题目的研究对象比较隐蔽,那么我们间接地选定那些已知条件较多的、而且与题目所提的问题又有密切关系的物体或教程作为研究对象。例如:“A内气体的体积是多大?”若直接选留在A内气体的体积不太方便,如果选B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不但知道其温度、压强,而且还知道其体积为已知数,同时原来氧气体除去B内的气体就是留在A内气体了,象这样间接地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在角电学习题中经常用到。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以上所谈的是解答一般物理习题的关键的头两步,应当引起学生重视。

    第三步:挖掘隐蔽条件。

    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往往含有隐蔽条件,这些隐蔽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应能够越过“思维陷井”,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

    (1)由物理概念的内涵中找出隐蔽条件

    物理概念是解题的依据之一,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隐含在相关的概念之中,于是可以从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方法。

    (2)由物理现象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中,有些隐含条件存在于问题叙述的过程之中,只要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现象和临界条件,应能找出隐含条件。

    (3)由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题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可找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备条件。

    (4)由物体运动物理规律的约束找出隐含条件。

    确定物理的运动状态是解题的依据,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往往受一些物理规律的约束。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物理在运动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隐含条件。例:一作斜抛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炸裂为质量相等的两块,最高点距地面 19,6 米,爆炸后1 秒钟,第一块落到爆炸点的正下方的地面,此处距抛出点 100 米,问条二块落在距抛出点多远的地面上。(空气阻力不计。)要求出第二块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就必须知道爆炸后两块的运动状态。本题中这是一个隐含条件,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爆炸前后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找出这一隐含条件。爆炸后,如果第一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它落地的时间为t= = =2 秒,而题中的下落时间是1秒,可以判定第一块作竖直下抛运动。考虑爆炸前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动量守恒,可以确定第二块作斜上抛运动。确定物体爆炸前后的运动状态后,就可以由运动规律和动量定律求解。

    (5)由题中的数学关系找出隐含条件。

    正确的示意图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而且还能通过数学关系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这种方法不仅在几何光学中有较多的应用,而且在其它物理问题中也经常应用。

    (6)由物理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所设的物理模型是不明确的,不易直接处理,只有恰当地将复杂的模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才能使问题解决。

    (7)从关键语句中寻找隐含条件

    在物理题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刚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理想变压器”、“轻质杠杆”、“光滑水平面”等,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解题灵感顿生。

    (8)从题设图形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的物理题的部分条件隐含在题目的图形中,结合题设条件分析图形,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方可找出解题途径。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