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成人高考

    2016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解答技巧视频(2016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解答技巧)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6 14:41:17

    2016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高考政治主观题如何做答是同学们想要了解的,以下是高考网小编整理的《2016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解答技巧》,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点击下载2016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解答技巧

    ▲ 政治主观题解题指导思想和程序

    一、解题指导思想和思维:

    1、让哲学思想成为解题的工具:利用现象和本质或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点论的观点(注:如果材料给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请运用两点论)对材料进行哲学剖析,力求对每段材料和全部材料之间的内在含义及其指示性方向有正确的把握。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我们解决问题应有的思维过程。

    3、运用“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答案点。

    4、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组织答案。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

    二、解题程序:

    1、阅读设问看清要求、抓关键:

    (1)、看清试题要求:

    ①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哲学生活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②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提示我们要认真对待,详细回答,若分值 较低,则没有必要在上面过多地费时费力。

    (2)读设问抓关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

    ①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主体、范围性语句)

    ②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如果说抓题眼(即关键性词语)定意向,是盖房搭房架的话,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便是细工了。(设问词、问题短语)

    2、审读材料全文

    要审好题,必须做到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这就要求考生要像分析语文试题一样,认真阅读材料全文(若是图表题,则需要看表头、标题,要与图表内容进行纵横比较,要重视注释等等)。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

    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3、合理组织答案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⑵答题要有层次性、逻辑性。详略得当,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⑶恰当运用政治术语。突出创新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和社会主题。

    克服以下毛病:

    ①事理分开:答题分原理段、材料分析段、结论段。

    ②逻辑性差:东拉西扯、词句重复或用词不当。

    ③不分段没有条理;或分段过多,序号杂乱。

    ▲政治科主观性试题的七种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

    纵观近几年政治科高考的主观性试题,其设问大致可分为七种类型:

    一、体现型: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如:2000年第36题第(1)问: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又如2003年第39题第(1)问: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降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再如2004年第38题第(3)问:“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如 2004年第39题第(6)问: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

    ▲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原理与方法论)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扣题)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点题)

    二、反映型:反映型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主要体现在最后一条“经济生活表格题”)

    如2001年第38题第(3)问: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002年第38题第(1)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题方法: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注意:表格中同一年份不同项目看差距;同一项目不同年份看变化。要把材料中的的信息和课文中的信息即知识结合起来,组织答案以课文知识为主,以时政知识即术语为辅。)(典型题参考《考试说明》P32第33题。)

    三、为什么型: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

    如:2001年第39题第(1)问: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001年和39题第(2)问: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反腐败?

    2002年第39题第(5)问: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

    2004年第39题 第(5)问: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

    ▲解题方法: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如问: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反腐败?

    依据: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原则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决定的。最后讲意义(重要性)

    四、怎么办型:“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这几年的高考最后一道题的最后一问都是这类题。

    ▲解题方法:“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宏观的:社会、党或国家;微观的:个人或企业)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结合时政内容又要结合课文内容,以课文内容为主,以时政内容为为辅。  (参考《考试说明》第33、34两题的最后一问。》)

    五、意义型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如:2000年第36题第(2)问:试分析加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003年第41题第(3)问: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的重大意义。

    ▲解题方法:“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

    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是经济政治意义。

    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下面以2003年第41题第(3)问为例:1990年到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既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的重大意义。

    思路:明确判断:此题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结合课文知识、材料信息、最新精神作答:

    ①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三农”问题等。(可答:增加农民收入)。

    ②结合关键材料作答:

    1、“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答: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2、“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的GDP”(可答: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3、结合最新精神作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六、认识型 :认识型的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

    如:2001年第39题第(3)问:从哲学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10分

    2003年第38题第(2)问: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8分2003年第39题第(3)问: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9分

    ▲解题方法:“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

    1、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对“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应提倡的精神,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

    2、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不做这件保的危害性等。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下面以2003年第38题第(2)问为例加以说明。

    38、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8分

    判断表态(是什么):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阐述道理(为什么):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依据);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即重要性或意义)。

    明确做法(怎么办):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七、启示型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启示的可以是道理也可以是方法论)

    ▲解题方法: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下面以2002年第38题第(3)问: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为例加以说明:

    1、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所以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为什么能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把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3、不这样做的危害:其哲学依据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