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
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5.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7.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8..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9.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0.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1.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12.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3.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1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15.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6.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17.信用卡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款现金、信用凭证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18.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19.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0.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1.外汇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币所兑换的本币数量。
22.人民币汇率:一定单位的人民币所兑换的外币数量。
23.外汇汇率升与跌: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2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25.卖方市场:是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26..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27.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单位商品价值量(通常称商品价值量)
28.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乘以商品数量。
2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0.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不同企业、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1.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32.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某一种商品时,在该行业所必须的平均劳动生产时间。
33.个别劳动生产率:某企业、某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效率。
34.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5.等价交换:是指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等的交换。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价格和价值相符。
36.需求:消费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37.需要:消费者只是愿意购买而没有购买力。需要变成需求,关键是有购买力。
38.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前提条件是假定消费收入、偏好、预期以及相关商品的价格等因素都保持不变】,商品的需求量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39.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40.供给法则: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41.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火车和汽车的功能相近,是互为替代品。
42.互补商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
43.有形商品消费其特点是商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开的,先生产,后消费,而劳务产品的消费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的,二者不可分。
45..生存资料消费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主要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是用于满足自身的发展、表现个性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是满足人们享受需求的消费,是最高层次的消费。
46..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47.. 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
48..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的发展趋势是基本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增加。
49.从众心理:表现为“人有我有”。跟风随大流,从众往往引发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从众、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商品。从众并非一概不对,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50..求异心理:表现为“标新立异”。有时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否则过犹不及。
51..攀比心理:表现为 “向上看齐”,“人有我优”。攀比心理基于夸耀性心理,是不健康的。
52..求实心理:根据需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3..适度消费:是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过于紧缩消费。)
54..超前消费:是指超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或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
55..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