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成人高考

    主观题的审题及答题技巧是什么(主观题的审题及答题技巧视频)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30 12:35:16

    政治主观题因试题情境复杂,而且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时甚至跨越几个模块,很多考生谈题色变,认为这是政治高考中难以翻越的“珠峰”。其实,政治高考卷中的主观题并非高不可攀,考生克服心理上的畏惧感,再辅之以科学的解题方法,相信都能取得不俗成绩。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简要分析主观题的复习应试要求,以期对你有所启发。

    一、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明确试题的考查指向及要求

    一般来说,政治主观题在设计时大多“巧立名目”,设置若干题障,有隐含在材料情景中的,有隐含在设问中的,有设置于材料后、问题前的,还有贯穿于试题两问之间的。考生如果不明就里,在没有弄清楚试题考什么的情况下就匆匆落笔,很可能就会因跟着材料中某个词的“感觉走”而离题万里。

    【例1】 (常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政治考试卷,34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居民在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教育等方面预期支出较大,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居民消费倾向降低,利率的变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针对这一现状,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提出“扩大内需促增长,全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实现“扩大内需促增长”?

    本题设置的显性障碍有三:其一是结合材料说明问题。考生如果忽视这一要求将有三分之一的分数会失去;其二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考生如果用政治生活中的国家职能等知识回答也将失分;其三是论证的问题是“扩大内需促增长”。考生如果着重论证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或集中论述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也偏离了试题要求。

    试题的隐性障碍有一: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居民消费,考生极容易依据材料中的“利率”一词答成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而置货币政策于不顾。

    参考答案: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改革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

    ②在确保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当前经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生产性消费和公共消费,刺激居民生活性消费。

    ③协调投资、出口、消费关系,面向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产品优化升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分析上题可以看出,考生写得多不如审得准。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审材料。材料是主观题的情景设置,这个设置一般与接着的设问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审题首先要审清材料。审材料又要注意审清整个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说明了什么,如上题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其次审设问。定位试题限制的模块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方向。如上题中的“经济生活”与如何实现“扩大内需促增长”就属于这一要求。有时设问是有技巧的,它们之间的差别较大,考生要注意区分,如:体现了什么原理与运用什么原理去分析不一样,体现了什么原理与如何做到什么原理不一样,用原理去分析其原因和用原理去分析其意义不一样,用原理去分析为什么这样做与用原理去分析怎么做不一样……可见,审设问,就要审清设问整句话表达的意思,就要审清设问与材料的关系,就要审清设问中的关键字眼。

    再次,筛选与材料有关的知识点。出题者设置什么样的情景材料,使用什么样的设问,考你哪个方面的知识点有明确的目的。考生必须在阅读材料、品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出题者的考查意图。也就是说考生必须根据材料、设问,细心思考书本的有关知识点,把握好材料、问题、教材三者的内在联系。如上题答案看似简单,但材料中的收入差距等关键词都与教材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二、 弯尺画不出直线——明确答题的规与矩

    (一) 答案内容的层次性

    政治高考主观题,大多数是出示一段情景材料,然后要求考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或哲学角度,就某一问题谈认识、谈看法、谈原因、谈意义,或就某一事物加以分析、评论。解答试题,无非是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框架内,有的是一层,有的是两层或三层。如果是几层,要依次一层进一层,彰显层次结构。

    政治主观题答案文字表述涉及的逻辑层次:

    有时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此时答案布局的层次性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即按“先主干观点再分支观点、先教材理论再材料论证,先教材语言再时政语言”的顺序组织答案。有时还需要考生把材料按事物本身的逻辑细化成几个层次,然后用教材理论与材料层次对接分析,此时的答题层次也就是事物本身的逻辑要求。考生切忌想到什么写什么,切忌铺天盖地乱撒网,因为这样容易造成文不对题,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逻辑不清。当你不知道还要答什么内容时,再次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寻找答题的层次切入点才是上策。

    (二) 答题思路的多维性

    这里所说的答题思路的多维性,指答题时要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分析问题。既有正面说理,又有反面论证,既有对国家(政府)的要求,也有对公民、企业的要求,既有经济的手段,也有行政、法律、道德的手段,既分析内部原因,也分析外部原因等,有时思路的切入点就在试题材料中,尤其是评析题更是如此。

    【例2】材料一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览表

    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本题的答案实际上蕴涵在材料中。题目已经明确提出“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多维指向,既与国家政策引导有关,又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素质有关,更与市场机制是否健全有关,在答题时考生应该结合题目的材料尤其是材料二,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提供信息服务;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不断提高个人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例3】(南通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35题)有人认为,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不可取。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本题蕴涵着以下几个小问题:①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是否可取?②在网络背景下,政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决策科学?③政府在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克服网络带来的弊端?把本题分解为上述几个小问题后,再组织答案时在大方向上就不会出错了。

    参考答案: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针对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防止虚假信息;同时,综合运用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多种方式进行民主决策。

    分析例2、例3可以看出,答案的多方面内容实际上与题目材料的多层次性意思及题目要求的多方面有关。从根本上说,答案的多方面内容是由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的。考生在答题时一要注意遵循生活逻辑,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二要注意分解题目要求。依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把试题分解为几个相互关联的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分别作答,这样就可以从多层次的材料中总结出思路多维的答案。

    (三) 答案观点的科学性

    答案观点的科学性主要包含以下三层意思:一是答案语言的科学性,即答题时要用标准的教材理论术语或规范的时政语言,忌随意、口语化、生活化。二是答案要点的逻辑性,即直指题目主旨,忌拖泥带水。三是理论与实践要统一。即在组织答案要点时,紧扣材料提取信息,把材料的观点和教材理论有机结合,融合生成答案要点。

    【例4】(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第37题)来自农村的小明同学激动地向城里的同学们介绍家乡的巨大变化:“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现在我们农村的马路宽了,房子高了,农民的口袋鼓了,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越来越富裕的生活。”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小明家乡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本题材料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变,我们在答题时可以选择使用的语言有教材的理论语言、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时政语言以及生活用语,这三种语言中教材理论是答题时的首选语言,时政语言只能是理论论证的延伸。考生不能颠倒两者的次序乱说话,否则就有失规范;同时,答案应该与材料紧密相连,如由“党的政策”我们可以引申出第一点答案等,而不能无端生理或蛮不讲理。

    参考答案: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