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8绵阳市三诊(2018级绵阳三诊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下一篇文章:向量垂直公式和平行公式(向量垂直公式坐标公式)
钠的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技巧图片(钠的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技巧视频)
钠的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技巧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一、以过氧化钠为主体的知识总结
名称 | 氧化钠 | 过氧化钠 |
化学式 | Na2O | Na2O2 |
氧元素化合价 | -2 | -1 |
电子式 | ||
颜色状态 | 白色、固体 | 淡黄色、固体 |
与水反应 | Na2O +H2O === 2NaOH | 2Na2O2 +2H2O === 4NaOH + O2↑ |
与二氧化碳反应 | Na2O + CO2 === Na2CO3 |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
与盐酸反应 | Na2O +2HCl === 2NaCl+H2O | 2Na2O2 +4HCl=== 4NaCl+2H2O +O2↑ |
问题1. 标出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解析:
问题2. 由2Na2O2+2CO2=== 2Na2CO3+O2知, 2Na2O2+2SO2=== 2Na2SO3+O2对吗?
解析:由于Na2O2 具有氧化性而SO2 具有还原性,故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方程式为:Na2O2+2SO2 === Na2SO4。
问题3. 把Na2O2投入到FeSO4溶液中,可以看到哪些现象?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H2O=== 4NaOH + O2↑、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看到的现象有:过氧化钠消失,放出无色气体,出现白色浑浊,白色浑浊逐渐变成灰绿色,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二、以碳酸氢钠为主体的知识总结
名称 | 碳酸钠 | 碳酸氢钠 |
化学式 | Na2CO3 | NaHCO3 |
俗名 | 纯碱、苏打 | 小苏打 |
水溶液酸碱性 | 碱性 | 碱性 |
颜色状态 | 白色固体 | 白色固体 |
水溶性 | 都能溶于水,但溶解度:碳酸氢钠<碳酸钠 | |
与酸反应 | 都能反应,但剧烈程度:碳酸氢钠>碳酸钠 | |
稳定性 | 稳定,受热难分解 |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
用途 | 化工原料、洗涤剂 | 食品发酵、治疗胃酸、泡沫灭火器 |
问题1.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有何现象?
解析:CO2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CO2+Na2CO3+H2O=== 2NaHCO3,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所以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会出现浑浊。
问题2. 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在生成二氧化碳为止,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HCO3-浓度变化趋势如何?
解析:首先,Na2CO3 === 2Na+ + CO32-发生H+ + CO32- === HCO3-,所以HCO3-的浓度先逐渐增大,而后,因为H++HCO3-=== H2CO3,H2CO3 === CO2↑+H2O,所以溶液中HCO3-的浓度逐渐减小。故HCO3-浓度先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小。
问题3. 不用其他试剂能否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盐酸?
解析:能。①向盐酸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开始时盐酸过量),有气体放出: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开始时盐酸不足),开始时无气体放出,先发生反应:Na2CO3 + HCl === NaHCO3 +NaCl,后又发生反应: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有气体产生,所以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盐酸。
问题4. 设计实验:有NaOH 40 g,以过量的CO2、蒸馏水为原料,如何制取最大量的Na2CO3固体?
解析:把40g NaOH配成溶液平均分成两等分,向其中一份通入过量的CO2,然后与另一份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加热蒸发即得。原理:CO2+NaOH === NaHCO3,NaHCO3+NaOH === Na2CO3+H2O。
三、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典型计算例析
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知识点相对集中,看似繁琐,但有技巧可循。现举例如下:
1.极端假想法
【例题1】含8.0 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Na2S B.NaHS C.Na2S和NaHS. D.NaOH和NaHS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H2S的性质及讨论型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由于不能确定H2S是否过量,因此需要讨论以下几种情况:由于n(NaOH)= =0.2 mol,若NaOH全部转化为Na2S时,m(Na2S)=×0.2 mol×78 g·mol-1=7.8 g,若NaOH全部转化成NaHS时,m(NaH) =0.2 mol×56 g·mol-1 =11.2 g。因为NaOH的质量为8.0g,而题中得无水物7.9g,7.8g<7.9g<8.0g,7.8g<7.9g<11.2 g,故该无水物可能为NaOH和Na2S的混合物,也可能为Na2S与NaHS的混合物,故本题答案为A。
答案:A
点拨:本题还可以用图像法(数轴法)解答,数形结合也是解题的有效方法。分析如下:
点拨:我们解题时要打破常规,不能直接设未知数求解的习题,要采用特殊解法。
2. 整体思维分析法
【例题2】由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 g,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32-、HCO3-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物质共29 g,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该题涉及多个反应,若逐一分析,则非常繁琐。我们采用整体思维意识,仔细体会就会发现,物质质量的变化,就是水的质量的变化,通过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减少了水;通过CaO + H2O = Ca(OH)2,增加了水。这是本题解决的关键。
设原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那么CaO的物质的量为x + y,由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知固体质量减少了18 y;由CaO + H2O = Ca(OH)2知固体增加了18(x + y),固有
18 g·mol-1·(x + y)-18 g·mol-1·y=29 g-27.2 g,解得x=0.1 mol
m(Na2CO3)=10.6 g
点拨:在有关循环反应的计算中,采用整体思维分析法,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再如CH4、O2 、Na2O2置于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连续点燃,由于氧气的循环,使反应过程变得复杂化,我们这时采用整体思维分析就会发现,只要抓住起始、末了状态,列个总反应方程式,就会使得问题简单明了。(2CH4 + O2 + 6Na2O2→2Na2CO3 + 8NaOH)
3.守恒法
【例题3】Na2O2、HCl、Al2O3三种物质同时溶于水中,完全反应后,在不考虑AlO2-的水解,水的电离等其它因素的情况下,测得所得溶液中只含有Na+、Cl-、AlO2-,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4:6:1 B. 8:6:1 C .3:3:1 D. 1:1:1
解析:Na2O2、HCl、Al2O3三种物质同时溶于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含有Na+、Cl-、AlO2-,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得:c(Na+) + c(H+)=c(Cl-) + c(AlO2-) + c(OH-)因不考虑水解、水的电离等情况故有: c(H+)=c(OH-),则c(Na+) =c(Cl-) + c(AlO2-) 即:2n(Na2O2)=n(HCl) + 2n(Al2O3)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为A。
答案:A
点拨:一般来说化学守恒法主要包括:a质量守恒;b元素守恒;c电荷守恒;d得失电子守恒;e物料守恒等。本题采用的是电荷守恒。
4.差量法
【例题4】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B. C. D.
解析:本题用常规的计算方法来解答会比较繁琐,差量法是解答隐含有差量问题计算的一种求解捷径。
2NaHCO3Na2CO3 + CO2↑ + H2O ? m (减少)
2×84 106 62
x (w1-w2)
解得x=,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Na2CO3)= =,故A项正确。
答案:A。
巩固练习:
练习1.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恰好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 B.CO C.H2和CO的混合物 D.C6H12O6 E.C12H22O11
解析:2H2 + O2 2 H2O、2Na2O2 +2H2O === 4NaOH + O2↑,二者合并得:Na2O2 +H2=2NaOH,显然a g 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恰好也是a g。 2CO + O2CO2、2Na2O2 + 2CO2= 2Na2CO3 + O2,二者合并得:Na2O2 + CO=Na2CO3,显然a g 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恰好也是a g。所以只要符合通式(CO)m(H2)n的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反应完毕,固体增加重必为a g。C6H12O6可以看成(CO)6(H2)6。
答案:E。
练习2.将0.08 mol甲烷和乙炔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的气体全部通入100 mL浓度为1.6 mol/L的NaOH溶液中,然后将得到的溶液在低温下蒸干,得到固体y g。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的可能成分(填化学式,空格不够时可补充,空格多余时可不填)
1 | 2 | 3 | 4 | 5 |
(2)y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
(3)若甲烷在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则y = ___________(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甲烷和乙炔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是CO2和H2O故固体的可能成分是:①NaOH、Na2CO3;②Na2CO3;③Na2CO3、NaHCO3;④NaHCO3。
(2)0.08 mol甲烷和乙炔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的CO2的量:
0.08 mol<n(CO2)<0.16 mol。0.08 mol 的CO2与0.16 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8 mol Na2CO3,其质量为0.08 mol×106 g· mol-1 =8.84 g。0.16 mol的CO2与与0.16 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16 mol NaHCO3,其质量为0.16 mol×84 g· mol-1 =13.44 g。
即:8.84 g <y<13.44 g。
(3)n(CH4) = 0.08x mol n(C2H2) =(0.08-0.08x)mol,二者完全燃烧产生n(CO2)=0.08x + (0.08-0.08x)×2 = 0.16-0.08x。由于0.08 mol<n(CO2)<0.16 mol,则固体为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0.08 mol 0.16 mol 0.08 mol
CO2 + Na2CO3 + H2O === 2 NaHCO3
0.08-0.08x 0.08-0.08x 0.16-0.16x
综合混合物中n(Na2CO3) = 0.08 -(0.08-0.08x) = 0.08x,
n(NaHCO3) = 0.16-0.16x,
固体的质量y=0.08x mol×106 g· mol-1 +(0.16-0.16x)mol×84 g· mol-1 =13.44-4.96x
答案:(1)①NaOH、Na2CO3;②Na2CO3;③Na2CO3、NaHCO3;④NaHCO3。(2)8.84 g <y<13.44 g。(3)y=13.44-4.96x
练习3.将5.4 g由某种碱金属单质(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充分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8 g无水晶体。请通过计算:
(1)判断该碱金属是哪一种金属?
(2)原混合物中R与R2O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析:(1)设该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r,并假设5.4 g混合物中只有碱金属R则
2R + H2O = 2ROH + H2↑
2Mr (2Mr + 34)
5.4 g 8 g
计算得Mr = 35.5
假设5.4 g混合物中只有氧化物R2O则
R2O + H2O = 2ROH
(2Mr+ 16) (2Mr + 34)
5.4 g 8 g
计算得Mr = 10.7
分析判断知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必在10.7~35.5之间,因此此碱金属只能是钠(Na)。
(2)设混合物中Na的质量为x,则Na2O的质量为 5.4 g-x
由Na ~ NaOH, Na2O ~2NaOH 得
+ = 8 g ,计算得x = 2.3 g,知5.4 g-x = 3.1 g
答案:(1)该碱金属是Na。(2)原混合物中R与R2O的质量分别是2.3 g和3.1 g。
练习4.有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20.8 g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5.9 g,求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
解析:该题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有 NaHCO3 + NaOH Na2CO3 + H2O↑,若NaHCO3过量还会发生 2NaHCO3 Na2CO3 + H2O↑+ CO2↑,题中没有说明哪种物质过量,因此应该分情况讨论,但仔细分析题中出现固体物质的质量差:20.8 g-15.9 g = 4.9 g,这个差就是隐含条件,当NaHCO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
因为 m =3.02 g<4.9 g,说明NaHCO3过量。
根据钠元素守恒设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为x,那么NaHCO3质量为(20.8g-x)得
x + (20.8g-x)× = 15.9×
解得x = 4 g
NaOH的质量分数为: ×100% = 19.2%
答案: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19.2%
链接高考
1.(2013·上海化学·6)与索尔维制碱法相比,侯德榜制碱法最突出的优点是
A.原料利用率高 B.设备少 C.循环利用的物质多 D.原料易得
解析:两种方法都发生反应:NH3 + H2O + CO2 + NaCl = NH4Cl + NaHCO3↓,索尔维制碱法对滤液的处理是加熟石灰使氨气循环,产生的CaCl2,含Cl 几乎没什么用,而侯氏制碱法是对滤液通入二氧化碳,氨气,结晶出的NH4Cl 其母液可以作为制碱原料,提高食盐利用率,因此,选A。
答案:A
2.(2013·安徽理综·12)我省盛产矿盐(主要成分是NaCl,还有SO42-等其他可溶性杂质的离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矿盐生成食盐,除去SO42-最合适的试剂是Ba(NO3)2
B. 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和氯气
C. 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中的溶解度
D. 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
解析:A选项除去硫酸根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根,错误;B选项要得到钠和氯气需要电解熔融的NaCl,错误;C选项增加氯离子的量,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向逆向移动,溶解度减小,错误;D、纯碱水呈碱性,正确。
答案:D
3.(2013·福建理综·10)下列有关试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到出
B. 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 配置0.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 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解析:A 项,分液时根据“下流上倒”的原理,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全部流出,关闭活塞,上层从上口倒出;B 项,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CO2),而碳酸钠受热无变化;C 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转移步骤中必须用到玻璃棒,作用是引流;D 项, NH4+的检验方法: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果变蓝色,那么原物质中有NH4+。
答案:D
4.(2013·上海化学·54-57)碳酸氢纳俗称“小苏打”,是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制纯碱的中间产物,可用作膨松剂,制酸剂,灭火剂等。工业上用纯碱溶液碳酸化制取碳酸氢钠。
(1)某碳酸氢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称取该样品,用0.1000mol/L盐酸滴定,耗用盐酸20.00mL。若改用0.05618mol/L硫酸滴定,需用硫酸_______mL(保留两位小数)。
(2)某溶液组成如表一:
表一:
化合物 | Na2CO3 | NaHCO3 | NaCl |
质量(kg) | 814.8 | 400.3 | 97.3 |
问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取出晶体后溶液组成如表二:
表二:
化合物 | Na2CO3 | NaHCO3 | NaCl |
质量(kg) | 137.7 | 428.8 | 97.3 |
计算析出的碳酸氢纳晶体的质量(保留1位小数)。
(3)将组成如表二的溶液加热,使碳酸氢钠部分分解,溶液中NaHCO3的质量由428.8kg降为400.3kg,补加适量碳酸纳,使溶液组成回到表一状态。计算补加的碳酸钠质量(保留1位小数)。
(4)某种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组成的晶体452kg溶于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44.8m3(标准状况),获得纯的碳酸氢钠溶液,测得溶液中含碳酸氢钠504kg。通过计算确定该晶体的化学式。
解析:(1)根据反应可知消耗H2SO4的量是HCl的一半,即0.1×20×0.5=0.05618×V,V=17.80mL
(2) Na2CO3+CO2+H2O === 2NaHCO3
106 168
814.8kg-137.7kg m 得 m=1073.1kg
则析出的碳酸氢钠的晶体的质量:1073.1 kg + 400.3 kg-428.8 kg =1044.6kg
(3)溶液中碳酸氢钠的质量由428.8kg降为400.3kg,知分解的碳酸氢钠为:
428.8kg-400.3kg=28.5kg
2NaHCO3 === Na2CO3+ CO2+ H2O
168 106
28.5 m(Na2CO3) 得m(Na2CO3)=17.98kg,
则补加的碳酸钠质量814.8 kg-137.7 kg-17.98 kg=659.1kg
(4) 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106 22.4×103 168
m 44.8×103 m1,
因此:消耗碳酸钠m=212kg,即原晶体含碳酸钠212kg;生成碳酸氢钠m1=336kg,即原晶体含碳酸氢钠504kg-336kg=168kg;原晶体含水:452kg-212kg-168kg=72kg
则452kg晶体中含Na2CO3 212kg,NaHCO3 168kg,水72kg。
因此,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HCO3·Na2CO3·2H2O
答案:(1)17.80mL (2)1044.6 kg (3)659.1 kg (4)NaHCO3·Na2CO3·2H2O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