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状元笔记电子版(状元笔记怎么样)
- ·下一篇文章:大气运动规律地理总结(大气运动规律知识梳理)
高考政治备考培训心得体会(政治新高考培训收获与感悟)
------兼谈2003高考政治江苏、上海卷
内容摘要:高考复习必须按“效率最优化”的原则选择对策,研究考试本身,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是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的必要途径。本文试结合2003高考江苏和上海卷,就怎样培养“考感”作一点探索。
关键词:高考政治复习,“考感”培养, 2003高考卷,
在每年政治高考中,面对同样的考题,有的人敏感,有的人迟钝,有的考生对书本倒背如流,可是一遇到具体题目,缺乏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无法洞察出题专家的出题用意,也就很难得分。有的考生平时好像不会的很多,可考试的时候往往都能答对(特别是选择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更多反映了考生得分素质的高低,我把他称为“考感”差异。
所谓“考感”,说简单一点就是指考生在考试进行状态中,对考题的一种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往往能在思考时间很不充分的情况下,可以不按常规思路去逐步分析,而立即凭直觉思维由已知推导出未知做出正确的反应。
复习的最终目标毕竟要面向高考,只啃书本,不讲求得分效率,是被动应试,有些考生考完看了答案会说:“这道题我会啊,只是当时糊涂了”,就是这种被动应试悲剧的写照。因此,高考政治复习,在啃书本之余,拿出一部分精力,以主动的心态去研究高考考题本身,揣摩分析出题者的意图,总结一些考试规律,增强“考感”,对帮助考生扩大得分点、提高得分效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对基本知识的复习掌握比作“虎”,研究考题,提升 “考感”就是使“虎”添“翼”。下面,试结合2003高考江苏和上海卷,对怎样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考感”浅谈一二:
一、研究高考试题的设计形式以触发“考感”
从高考试题的设计本身来看,试题如何形成,从形式上看,无论选择,简答、辨析还是论述题,每一种题型,实际都是出题专家把一个或几个考点(点)编成由背景材料包装下的一个个精巧的题(题),即从抽象到具体,完成一种演绎思维的命题过程,也即因“点”设“题”。
例如:江苏卷第38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该题以人与自然为背景,把这个重大问题和教材知识进行巧妙组合。其测试目标是为了考查如下教材基本点:认识与实践、自然界的客观性、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可持续发展原理。出题专家设置了上述情景。
针对因“点”设“题”的这种特点, 考生在答题时,通过审题,仔细揣摩给定背景,看懂巧妙包装的信息及信息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内容,然后再去联系相关的原理及其内涵,最后就能做出判断和抉择,从而正确解题:“人们重新审视……”、“认识到……”很自然会联想到认识论的哲理;根据从古代、近代对自然的错误认识到现代的“重新审视”,则可以联想自然界的客观性、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可持续发展原理等哲理。这个过程是从具体(题)回到抽象(考点),然后再回到具体(答案要点),即:因“题”找“点”。
在政治复习中,根据对这种高考试题设计形式的这种认识,有意识地模仿出题专家因“点”设“题”,从而使考生从心理上和思维上更加贴近高考,对触发“考感”显然意义非凡。
二、研究高考试题的内容关注点以上积累“考感”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揣测,但从其内容的关注点上看,其命题的兴奋点还是相对稳定的,从2003高考卷看,主要有如下:
1、教材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点
近几年的政治高考命题倡导“现实问题的知识性关注,理论问题的现实性追问”(姚刚语)。因此,社会热点与教材重点的交叉点往往会成为高考出题者青睐的目标。如在2003年高考江苏卷中出现了“反腐败”、“轿车生产对经济的拉动问题”、 “建立高效政府的问题”、 “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三个代表”、“投资与消费”、“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上海申博成功”、 “两个务必”、“东突恐怖组织”、“非洲联盟”等热点问题,上海卷还出现了“神州四号”、“球星姚明”、“政治文明”、“两岸三通”、“中国制造”、“食人鱼事件”、“非典”、“伊拉克战争” 等热点问题。
2、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点
体现对“政治课学习素质”及“创新精神”的考查,2003年高考卷中注重了对考生在深层次上、在知识的联系上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江苏卷中“关于反腐败问题的考查”(34题)、“关于投资与消费、拉动内需问题的考查”(35、39题)、“关于高效政府的建立问题的考查”(37题)、“关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考查”(38题),这些都无不体现了这一点。而在上海卷中更是突出了新课改的精神,注重了对考生联系上海实际和创新的能力的考查,如:“上海城市建设的成就列举”(27题)、“食人鱼事件的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31题)、“非典时期电话劝导对隔离有抵触情绪的同学的内容要点”(32题)。其次,从主观性试题评卷的赋分标准看。2003高考卷继续采用近年来新出现的“酌情加分”,这些加分鼓励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答题,允许答案的多元化,为考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
3、《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的变化点
2003年政治《考试说明》在考查的知识范围中把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为一个单列的新考点,这种不同于以往把重大政治事件仅纳入“时政”考查的变化点,预示着2003高考必将会是一次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考试。在江苏卷中,第1、3、27、30题就源于十六大报告,而在上海卷中,第1、9、19、20、34题也体现了对十六大的高度关注。
此外,今年《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和时事政治四个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均有程度不同的调整、变化,其中有些知识得到了强化了。例如:“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这主要是因为今年适逢人大换届选举,故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凸现出来,上海卷11题就涉及了这一点;也有一些知识因为某些特定的原因被有所弱化(例如:“宗教”),江苏卷、上海卷均未考查。
从高考命题的兴奋点,即从教材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点、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点、《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的变化点细细揣摩,并渗透到平时的复习中,必将大大增强我们的“考感”。
三、研究高考试题的解题技巧以提升“考感”
方法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对“考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江苏卷第3题: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保护。根据这一精神,受国家保护的个人收入有
① 存款利息 ②股票收益 ③工资收入 ④传销收入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这是一道1996年开始出现在单项选择中的组合选择,通过阅读题肢,不难发现四个备选项中①②③④均出现3次,因此只要发现其中一个有错,答案就必为正确。而反复阅读①②③④,①、②、③似乎无破绽,④的关键词为“传销”,根据我国现有政策,一般与“非法”相连,因此排除④,选C。
又如江苏卷第7题:著名科学家--——所带领的课题组,获得了2002年度中国国家自
然科学奖一等奖。
A、黄昆 B、蒋锡夔 C、王选 D、袁隆平
对中国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的黄昆、王选、袁隆平,考生相对熟悉,而对B项比较陌生,如果通过阅读题干,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奖”而非“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即使没听说过蒋锡夔其人,照样可选对B
又如上海卷32题:4月下旬,上海某居民小区发现“非典”疑似病例,为阻断“非典”传染扩散,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小区内一栋居民楼实施隔离,要求楼内居民在家接受为期两周的医学观察,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尽量满足被隔离人员的生活需要。⑴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分析题,通过阅读,可以捕捉的有效信息(即教材与材料的结合点)有:“政府有关部门”、“尽量满足需要”-------国家职能、国家性质;“依法”-----依法治国、“为阻断传染扩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有效信息所列要点的整理与组织,答案水到渠成。
随着这种对解题技巧研究的深入,当你洞察了出题专家的意图,识破了那些小“陷阱”或者小“弯儿”并为能时时识破对方的“机关”而暗自得意时,“考感”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量的积累。
总之,在高考政治的复习中,跳出考试来看考试,把握规律来对付考试显得非常必要。研究高考考题本身,增强“考感”,实现高考复习“质的飞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到那时,“待到满山苍凉时,君独丛中笑”! “考而不死”的沉重被“我考试,我快乐”所代替的时代也必将到来。
参考书目:
1、《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科考试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编)
2、2003年高考政治江苏卷、上海卷
江苏省江阴市征存中学 许建国 214400
Tel:0510-6777273 E-mail:xu2003@sohu.com
(此文发表于《中学文科》2003.9)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