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指什么(经济增长的三驾指的是)
- ·下一篇文章:宁夏岳麓高级中学高考成绩(2021年宁夏岳麓高级中学暑假)
面对错位的例子(如何处理错位冲突)
2010年高考即将来临,同学们要想在今年高考中胜人一筹,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益,做到事半功倍。下面几种复习迎考中的错位现象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并要注意加以克服。
一、 “本”、“参”错位,即课本和参考资料错位。
有的同学认为,现在高考(无论是文综还是单科)都是以“能力立意”为主,侧重于能力考核,能否在高考中取胜,同平时掌握书本知识的多少以及对知识掌握是否扎实并无多大的关系。因此,在复习中不是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去全面理解、把握教材的有关知识点,而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做自测题、模拟题上,把高考复习等同于做练习,于是一天一张试卷,整天“遨游”于题海之中,乐此不疲,把书本丢到脑外。
事实上,综观近几年高考文综卷中的政治试题,虽然是“题在书外”,试题的情景材料基本都是取材于时政热点,可却是“理在书中”,几乎没有一道题的答案离得了所学的教材基础知识(包括时政知识),甚至有些试题和答案就直接来自教材。如去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第27题所采用的那一幅图就直接来自《经济生活》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二课;第39题第(4)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这一知识点也是直接来自《生活与哲学》教材的第三单元第十课。
在平时的复习中,有不少同学好像什么都知道,可是考试时却不知所措,成绩令人失望。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学习政治时浮于表面,学习不踏实而导致政治基础知识薄弱,“眼高手低”现象比较普遍,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根本,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在高考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课本为本,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总结、归纳、整理课本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同学们要记得基础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调动与运用知识,打好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立足教材这一根本,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切不可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否则将得不偿失,劳而无功。
二、 “知”、“能”错位,即“知识”与“能力”错位。
有的同学认为,现在高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侧重于能力考核,题目比较活,因此基础知识不重要了。事实上,高考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既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并寓思想教育于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之中。据了解,近几年高考许多考生在解答主观题中的失误,并不是因为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而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所致。
事实上,纯粹的能力只在抽象思维中才有,而现实的、具体的能力总是与一定的具体知识相联系。高考强调能力考核,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相反,考生是否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高考政治命题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前提,也是培养提高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没有牢固、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也就谈不上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进而揭示其本质。试题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就越高。最基础的东西最有生命力,最基础的东西最具有迁移力,现在高考命题虽然强调以能力立意为主,但能力说到底还是所学基础知识的灵活处理和运用。因此政治复习中应花大气力来夯实基础,强基固本。要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力要到位,知识也要到位。
有一些考生“学了”(学了知识)、“知了”(了解了知识),也“做了”(做了习题),但考试时就是拿不到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任何知识从学习到应用、再到转化为一个人的能力,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所以同学们不要以为“学了、知了、做了”就一定能“拿了”。“学了、知了、做了”只是量变的积累,而“拿了”才是质变的提升,所以同学们要明确以拿分为目标,不要仅仅满足于前面的付出,而忽略了后面的收获。解决“付出却无回报”的问题,考生要找出自己拿不到分的具体原因,究竟是掌握概念出了问题、理解原理出了问题、答题规范出了问题,还是运用过程中出了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这样就会收获颇丰。
同学们要抓住“能力立意”考核这一核心,培养自己对材料和事实的阅读审辨能力、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对知识的筛选运用能力、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对已有知识和结论的探究创新能力和答案的组织表述能力。同学们还要培养方法意识,即学会审题、答题方法,通过典型习题“少而精”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对试题的分析、理解、构思、作答能力。
三、 “点”、“面”错位。
这里所说的“点”,指的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主干知识;所谓的“面”,指的是非重点、非主干知识。
不少同学在复习备考中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因为现在高考政治试卷,特别是文综试卷,由于受题量的限制,总共才14道试题,其中客观题12题(即25~36题),主观题2题(即必做题39题和选做题42题),命题并不回避重点、热点问题,并且突出对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要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就要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尽量联系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努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而不是对书本知识过多地死抠甚至深挖。
为此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把握书本主干知识,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同时还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机械地处理重点、热点问题,对其他知识则不予重视,搞“单打一”。其实,点与面的关系好比花与叶、骨与肉,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复习备考中,同学们应该既要全面打好基础,又要把教材重点、时政热点与高考知识点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从微观上准确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与时政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体系,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四、 “内”、“外”错位,即“课内”与“课外”错位。
众所周知,老师的课堂讲授与启发引导是培养同学们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生有一个提高课内45分钟效率的问题。但有的同学持“课堂无用论”或“课内损失课外补”的观点,上课不与老师的复习进度保持同步,而是自己另搞一套。其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正确的复习方法应是守好课内主阵地,以课内为主,课外为铺。由于高考政治试题角度新颖,时代感强,体现“题在书外,理在书本与时政中”的特点,有利于引导考生关心时事,学以致用。为此,同学们在把复习的主要精力放在课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扎扎实实提高听课效益的同时,还要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关心国内外大事,做到“两耳要闻窗外事,闭门勤读教科书”。对年度内发生的重大国内外时政热点,同学们不仅要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知识,还要了解这些重大时政热点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并以此为背景材料,与所学教材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说明,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这样,内外互补,相得益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 “难”、“易”错位,即重视难题,轻视基础题和中档题。
很多考生在整个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做难题兴致很高,而对做基础题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其实高考试题有三大“战场”,分别是容易题(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高难度题,比例一般为2∶5∶3。同学们要想在高考中获胜,就必须“确保必胜第一战场,努力打赢第二战场,积极争取第三战场”。赢得前两个“战场”,就意味着拿到原始分的70%,这两部分分数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从理论上说,基础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都应该是稳拿分的,但由于许多考生往往将精力消耗在攻克难题上,基础题没做好,丢分现象反而十分严重。综观近几年高考考生失分情况,失分最严重的往往不是难度大的题目,却是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练习难题,而成绩属于中等或偏下的同学则应该在保证稳拿基础题的基础上再加大中等难度题的训练,千万不要为所谓的“难题”而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反而是得不偿失。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