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成人高考

    宁晋第一私立高中最低多少分录取(河北宁晋第一私立中学高中招生学费)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8 22:36:58

    1.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烟花竞放,阖家团圆。而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小孩子们翘首期待圣诞老人的礼物。这表明 ( )

    A.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B.不同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C.不同的文化遗产,文化特色各异 D.不同民族之间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2.2006年2月9 日《南方日报》报道,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 )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B.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惟一标志

    C.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D.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3.2006年农历狗年,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发行了与“狗”有关的邮票,这表明 ( )

    A. 各国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B.各国的信仰有相同的东西

    C.世界文化逐渐走向同一性

    D.世界各民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4.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一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与美共,天下大同。”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②“美与美共,天下大同”意味着消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完全统一 ③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④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2005年4月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世界正是因为物种的多样性而生机勃勃,也正因为文化的多样性而丰富多彩。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应当 ( )

    A.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积极倡导本民族文化的个性 D.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6.20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化,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化进步做出了贡献。这种传播方式属于 ( )

    A.商业活动 B.人口迁徙 C. 文化融合 D.朝廷公告

    7.2005年6月17日《经济日报》指出,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我们极尽自豪地展示充满中国文化的时装。APEC会议上的唐装,国际电影节上中国演员穿的旗袍等,我们的民族文化正努力与世界文化握手。材料表明 ( )

    ①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②民族节日能使人们感受到民族文化 的魅力 ③我国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外域文化不断传人中国,促进了中 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2005年9月28日,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 556年,中国曲阜主办了最富有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最具感染力的"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材料表明 ( )

    A.在文化交流中,各国应互相尊重民族文化的个性

    B.我国重视对外文化交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D.祭孔活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惟一纽带

    9.台湾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无独有偶,温家宝总理在美国会见华侨华人谈到台湾问题时也说:“这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国殇”。之所以台湾海峡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从文化的角度看是因为 ( )

    A.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共同的心理 B.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10.2005年4月29 日,胡锦涛主席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激起在场所有人的强烈共鸣,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为会见创造了融洽的气氛。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近年来,荧屏“韩风”越刮越猛,原因在于国内观众对韩剧的认同。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于十二、义、礼、廉等品性的张扬,正是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

    A.必须用传统礼义道德规范影视内容 B.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全部继承

    C. 传统文化制约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D.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2.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泥人张”泥人,其精美的造型、高超的技艺、深刻的内涵令人叫绝,人见人爱,“泥人张”泥人艺术历经五代100多年,艺术愈来愈精湛,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材料表明 ( )

    A.传统文化既有独立性,又有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 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D. 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促进文化的发展

    13.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形象设计既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但他们的原型和头饰又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独具匠心,令人称奇,这说明 ( )

    A.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文化的生命也在于创新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14. 近些年,华北不少地方把葡萄、苹果等水果利用冷库保鲜,到春节再拿出来卖,价格比秋天高出好几倍。这种现象表明( )

    A. 物以稀为贵,供求决定价格 B.物以稀为贵,供求影响价格

    C. 价格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 D.价格的变化是由技术决定的

    15. 影响人们消费的因素很多,其中作为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的因素是( )。

    A. 人们消费的欲望 B.物价水平 C. 居民的收入 D.生活水平的高低

    16. 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代表权利的是( )。

    A. 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

    B.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等

    C.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D.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