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归纳(数学高考基本知识)
- ·下一篇文章:高考语文归纳(2020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 详细点)
2004年全国理综试卷(2004年理综全国卷1)
2004年全囯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以下简称试题)分值108分,其中8道选择题共48分,四道主观题共60分。试题体现如下特点:突出主干知识,不过分讲究覆盖面;体现新旧教材的差别;新旧考试说明的差别;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认真分析该试题,对2005年备考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将其分析如下,供参考。
一、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各项比较
1.题序题量比较表(表一)
题型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
题量 | 理综 | 化学 | 理综 | 化学 | 理综 | 化学 | |
客观 | 20 | 9 | 22 | 9 | 21 | 8 | |
主观 | 9 | 4 | 12 | 5 | 10 | 4 | |
题序 | 客观 | 生化物 | 生化物 | 生化物 | |||
主观 | 生化物化生物化物 | 物生化物 | 物化生 |
2.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双向细目表(表二)
内容 | 年份 | 题号 | 分值 | 权重 | 主要知识点 |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2002 | 9、10、11、 | 18 | 25% | 电解质溶液、核外电子排布 |
2003 | 6,7,9,10,11,12,14 | 42 | 35% | 同位素,阿氏定律,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溶解度,核外电子排布 | |
2004 | 7、8、10、11、13、 | 30 | 27.8% |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电解质溶液,燃烧热 | |
元素及化合物 | 2002 | 25 | 12 | 10% | 氯及其化合物 |
2003 | 8、32 | 17 | 14.2% | co,co2,nh3,hcl,硫及磷的化合物 | |
2004 | 6、28 | 20 | 18.5% | co,溶解性表 | |
有机化学 | 2002 | 14、23、28 | 26 | 21.6% | 糖类蛋白质的性质、官能团的性质 |
2003 | 29、30 | 20 | 16.7% | 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的确定 | |
2004 | 26、 | 15 | 13.9% | 分子式确定,官能团性质,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的确定 | |
化学实验 | 2002 | 29 | 20 | 17% | 喷泉实验 |
2003 | 33 | 22 | 18.3% |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 |
2004 | 27 | 15 | 13.9% | 电解氯化钠溶液,铜的精炼, | |
化学计算 | 2002 | 7、8、12、13、24 | 38 | 31.6% | 电解质溶液、溶解度、碳的化合物、化合价、过量计算 |
2003 | 31,13 | 19 | 15.8% | 电解质溶液,碳酸盐 | |
2004 | 9、12、29、 | 28 | 25.9% | 钠的化合物,物质的量,化学平衡 | |
分值合计 | 2002 | 120 | 100% | ||
2003 | 120 | 100% | |||
2004 | 108 | 100% |
二、试卷特点
1.题量减少
据表一可看出,今年理综试题较前两年题量有所减少(02年主观题明为9道,实为12道),客观题由03年的22道变为今年的20道。主观题由03年12道变为今年的10道。这样就给了考生更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适当考查。
2.题序有变
据表一还可看出另一明显变化是题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ⅱ卷上,物理总在往前移,生化往后移,今年将物理全部移到了化学前面,而把生物放在了最后。由于物理的难度大,这相当于加大了试题的难度,也加大了化学的难度。从考场出来,很多学生反映物理的最后一题没有做完。不要小看这一点,它势必会影响后面的化学题的解答。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必须与物理、生物教师联手,在2005年备考时,在题序上做点文章。
3、不求覆盖,考察主干
首先,高考化学试题不再强调覆盖面。由表二可知,试题对中学化学的五大板块均按《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全面考查。但重点不再固定,每块的知识比例都有一定的变动。如普遍认为有机化学所占比重较大,但实际连续两年都在减少。化学计算则03年较少,02、04年较多。可见现在的试题,重点已不再明显。其次,试题着重考查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如第7题要求考生找出电荷数和电子层数相同的离子,考查的内容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因此学生必须心中有“排布”,能够熟练用“排布”。物质结构理论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此外,化学平衡理论也是主干之一,如第29题(压轴题)是一种“链条式”的化学计算题,融化学平衡原理、化学计算于一体。它由浅入深,环环紧扣,突出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再有27题考察的是氯碱工业的基本原理,同样属于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它重在考察电解的基本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一些基本的实验现象。
4.体现新旧教材的差别
再有就是:新旧教材的差别。如13题,考察的是燃烧热、物质的稳定性和能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新教材上的内容。此题虽不难,但如若不认真研读新教材,很易出错。再有27题铜的精炼,也是新教材刚出现的,结果试题就考察了这部分内容。可见体现此为新教材试卷也是试题的目的之一。
5.体现新旧考试说明的差别
2003年的《考试说明》删去了电解、电镀、胶体。2004年很多的预测是电解、胶体、电镀的内容不出现。可谓鱼目混珠,搞得人六神无主,真假难辨。等2004年《考试说明》出来后,上述内容并未删去。并且试题中也出现了电解试题,可见体现新旧《说明》的差别也是试题的目的之一。
三、试题的特点
1.立足基础,考察能力
试题中基础知识考察占主导。6题是检验一氧化碳的毒性,此题既考察了生活常识,又考察了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基本原理,且易得分。7题需熟练掌握前20号元素和外电子排布,然后还要熟练应用。8题考察学生是否熟悉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28题,要求学生熟练记忆溶解性表,并且要有一定的熟练应用能力。此题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也考察了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此题可称得上是立足于基础,同时又能考察多种能力的典范。再有27题电解氯化钠溶液几乎是把教材上的原封不动的搬上去的。
2.有机题立足于热点知识的考察
虽说无热点,但从表二可以看出,有机化学连续几年考察分子组成的判断、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反应类型判断。这些实际已成为新的热点知识。它们不但有利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最能考察其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3.实验立足于课本
从表二还可看出,实验总源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喷泉实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电解氯化钠溶液,都是书中最基本的演示实验。实验的操作、实验的现象、方程式的书写,也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种实验既考学生也考教师,既考教师有没有认真演示,又考考生有没有认真观察,有没有认真思考。这样出题的目的就是要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只有游出题海,研读课本,老老实实做好书上的实验,掌握好书上的基础知识,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4.计算能力的考察有所体现
纵观近几年理综考试,计算题的考察也时多是少。03年计算较少,而今年计算明显增多。今年的9、12、29题都是计算题,并且29题是有关反应平衡的计算。当然,此题的难度并不大,并且很常规。但如果考生平时对计算重视不够,在这儿就易丢分。这就提醒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扎扎实实,计算能力的培养绝对不容忽视。
5.理、化学知识点的交叉点作为命题点
2004高考化学卷的14、16两道题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14题是原子物理中的衰变与同位素的结合,16题是气体的摩尔体积、密度、阿伏加德罗常数、水分子质量和体积的公式推导,我更倾向于这是一道化学题。不过交叉点命题点的题目比较容易,所以不必花费太大的投入。
6.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体现的不够
今年的化学实验开放性不强,没有留给考生自我发挥的空间,没体现出个性化,这是与2003年、2002年相比不足的地方。
四、对教学的复习和建议
1.重视课本 狠抓基础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牢牢地抓好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但这一点往往很多学生认识不够,就需我们教师去想办法。例如:我们可以画一张空白元素周期表,通过让学生填充,来检验学生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序数掌握得是否熟练。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我们可以把基本概念设计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去练习。还有化学方程式也应该单独加强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又帮学生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记忆。
2.加强实验的教学
从近几年的实验来看,实验总是立足于课本,并且都是演示实验。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中的实验引起高度的重视。首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实验必须要做,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实验原理、以及处理一些实验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演示实验,不但要认真操作,还要认真分析,如操作中有何问题、如何改进会更好等等。并应多让学生自己动动手,或把一些仪器放在教室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练习。
3.注重选择题
选择题不难、分值高,但考生却不易得满分,实在可惜。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基础不够扎实。二是平时做选择马马虎虎、不求甚解。鉴于此,我建议高三前期练习时用多项选择,这样虽与高考题不符,但有利于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后期再改为单选练习,这样在高考中单选基本能得满分。
4.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从分析中我们可看出,试题非常注意体现《考试说明》的要求,尤其新旧《考试说明》的差别之处。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新的《考试说明》,同时注意新旧《考试说明》的比较,另外《考试说明》的样卷,必须要认真做一做。
5.表达能力仍要重视
今年试题中表达能力考察虽不多,但表达能力一直是近几年考察的热点。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不能忽视。建议课上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问、多答。在自己设计的练习中,应注意多选些关于表达能力的试题。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复习要全面
由表二可知,现在的高考不讲究覆盖面,考查重点并不确定。所以在平常复习中切忌猜题压宝。要进行全方位的复习,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能力的培养。
7.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02、03年连续出现创新性题目,实际,应用性和开放性题目已成为高考卷中另一热点,其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正是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高考担负着为国家选拔出优秀人才的重担。因此,虽然今年没有此类题目,但这类题目出现以后仍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仍要高度重视。尤其在实验上,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涉及到实验时多在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上做文章。
8.训练题序 稳中有变
题序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这是很多专家的共识。但由表二我们可看出题序的不确定性。鉴于此,我认为在平时备考中,应注意和物理、生物教师联手,在题序上做文章。首先参考《考视说明》的样卷,以去年高考题序为主,再练习一下其它的题序。从而消除题序对学生的影响。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