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成人高考

    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科技类说明文阅读技巧)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31 09:03:56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阅读是由各方面因素和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科技说明文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说明。

    说明文分为说明事理和说明事物两大类。还有科学小品,即带有文学色彩的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常常是科普类的说明文。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诗文)。

    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议论文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

    科技说明文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之外,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术语。还有从外国翻译过来的科技说明文,与我国的语言表达习惯有某种程度的差别,甚至文中出现外文单词,如1996年高考试题中的科技说明文里就有“AICELL(即酒精ALCOHOL和纤维素CELLULDSE的合成词)”这样的英文单词。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他还说“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可见,阅读的方法很重要。

    阅读科技说明文不外乎理解内容和获取信息两个目的,理解内容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一、借助逻辑常识阅读科技说明文

    科技说明文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借助于逻辑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文意。

    第一,要了解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世界上有了一种东西,就有了与之相应的概念。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

    第二,要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存在以下五种关系:

    ①同一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同一关系。

    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两者都指的是同一城市,它们之间是同一关系。

    ②属种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

    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

    ③交叉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如“共青团员”和“中学生”,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有些中学生不是共青团员;同样有些共青团员是中学生,有些共青团员不是中学生,因此“共青团员”和“中学生”之间是交叉关系。

    ④矛盾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如“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恰恰等于其属概念(上位概念)的外延“国家”,因此这两个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

    ⑤反对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

    如“导体”和“绝缘体”,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在两者之间还存在有“半导体”,因此它们之间是反对关系。

    第三,还要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越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涵越大。“新书”比“书”多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少;同样“书”比“新书”少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多。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达到缩小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达到扩大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例如,我到商店买衬衣,不能只对售货员小姐说“我买衬衣”,应当把所有关于我买衬衣的信息资料统统告诉售货员小姐。应当说“我买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前的六个定语“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就是增加的衬衣的属性。通过层层的限制,我和售货员小姐达成共识,确定为单位“一”。我就买“这一件”。这就是概念限制的过程。我买完衬衣从商店里走出来,恰好碰到了同一办公室的小陈,他问我:“杨老师您做什么去了?“我并不回答“我买了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因为小陈并不关心

    我买什么样的衬衣,他只问做什么去了。我只回答“买衬衣去了”或“买东西去了”。这是对“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这个概念的概括,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过渡到了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衬衣”。

    第四,概念要明确,不能任意扩大缩小或转移偷换。

    例如:

    上面推理中出现的两个“杀人者”其实不是同一个概念。第一个“杀人者”指的是滥杀无辜的人,后一个“杀人者”其实是执法者,是杀“滥杀无辜者”的人。上面的推理错误出在偷换了概念。

    又如:

    “含有汞”和“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含有汞”来代替“汞”,概念发生了转移,就出现了推理的错误,因为含有微量的汞对人体没有什么太大的毒害。

    请看1993年高考科技说明文中的一道题:

    25.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此题答案是CDF

    A项“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原文中的表述是“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语句相似,但A项增加了“凡是……都……”的意思,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B项“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功用宣传不实”,对原文有关部分的归纳应当是“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能降解的宣传不实”。B项用“功用”偷换了“降解”的概念。

    E项“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原文说“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似乎两者相同,但这种说法与原文中“K大学的研究人员”的说法相矛盾,“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二、借助语法常识阅读科技说明文

    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依据,来解答阅读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汉语语法中讲到的词语语意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搭配是否恰当,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否合于要求等等,都可用来辅助我们阅读科技说明文,帮助我们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请看1998年高考科技说明文中的一道题:

    2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己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固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此题答案是B项

    A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原文的表述是“转基困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显然A项扩大了种植品种的外延。

    C项“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最大”一词与原文第三段中“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的“尤其”二字所指的内容相矛盾。

    D项“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根据汉语语法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不是……而是……”表明这个句于是对照关系的并列复句,意在强调“研究目的”的唯一性。原文的表述是“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用“除了……还……”强调“增产”和“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都是“研究的目的”。

    下面再谈谈获取信息的问题。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找”和“比”两种做法。“找要找准”,就是一下子抓到重要的有效的信息,不要遗漏。答题时可以准备一枝铅笔,在搜寻信息时标上记号。比如试题中有ABCD四个选择肢,要求在阅读材料中寻找相同(或不同)的,我们就可以在阅读材料中的相应的信息下面用铅笔划上横线,注上A'B'C'D',以便比较。

    “一棵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最有效的手段。“比要比‘狠’”是说分析比较必须彻底,能够透过现象,从本质上分析比较出两种事物的异同。

    请看1996年高考科技说明文中的一道题:

    23.对于ALCELL工艺,佩蒂和邓肯森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下列对他俩看法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佩蒂认为该工艺能降低造纸成本,是一种无污染的技术,邓肯森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

    B.佩蒂认为该工艺清洁、无污染,降低了造纸成本,但邓肯森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

    C.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容易掌握,利于建造新造纸厂,但佩蒂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

    D.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对造纸原料要求低,利于环境保护,佩蒂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

    此题的答案是A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文中所有的佩蒂和邓肯森的话,摘录在下面:

    ①该公司董事长佩蒂说:“这是未来之路。用酒精制造纸浆意味着出现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技术。”

    ②佩蒂说:“建造一座新的纸浆厂要耗资10亿美元,而且它要求木材供应源源不断。如有ALCELL工艺,只要耗资3.5亿美元就能建造一个工厂,并使工厂不停地运转,所需木材供应量较小。”

    ②他(佩蒂)又说:“那意味着一个工厂一天生产350吨而不是1000吨纸浆。”

    ④林业产品分析家邓肯森说:“从环境方面来说,它比较清洁,而且小型厂这个概念将会使建造新纸浆厂变得较容易。”

    B项“佩蒂认为该工艺清洁、无污染,降低了造纸成本,但邓肯森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前一个分句与原文意思相同,后一分句的意思在邓肯森的话中根本找不到依据。

    C项“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容易掌握,利于建造新造纸厂,但佩蒂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原文是佩蒂的说法在前,邓肯森的说法在后,佩蒂无法对邓肯森的说法做出评价。

    同样的道理,D项“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对造纸原料要求低,利于环境保护,佩蒂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也不能成立。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