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成人高考

    高考化学新题型(2021年高考化学热点命题材料)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8 20:12:44

    例谈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命题热点追踪(四)

    长沙市第21中学 邵国光

    命题热点十三、盐类水解及其应用

    【命题新动向】盐类水解是高考命题中的传统知识点,每年每套与化学有关的高考试卷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涉及。因此,2014年新课标省份的各套命题也会出现涉及盐类水解的题目,其命题动向有:

    (1)考查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种题目类型往往比较简单,只要求考生对盐类的应用做出粗略的判断,不要求考生对其原理进行解释。

    (2)考查由于盐类水解而导致的物质变化。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是常规性的溶液蒸发导致的溶质变化的判断,最近几年最多的还是由于盐类水解而导致的溶液内溶质离子浓度大小的变化及排序问题。

    (3)考查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其解释。这种类型的题目是盐类水解中最高层次的考查,考查的题目往往比较复杂,难度较大,譬如会出现在选择题的压轴题中,或者是实验题及推断题中。

    【例14】(2011江苏高考1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

    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

    c(CO32-)> c(HCO3-)> c(OH-)>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 c(Na+)=0.1 mol·L-1]:

    c(Na+)=c(CH3COO-)>c(CH3COOH)>c(H+)=c(OH-)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基本概念与理论的考查,落点在水解与电离平衡、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似乎是考试热点内容,高三复习中要反复加强训练。

    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HCO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而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过程大于电离过程,c(H2CO3)>c(CO32-)

    B.c(OH-)-c(H+)=c(HCO3-)+2c(H2CO3-)中把c(H+)移项到等式另一边,即是质子守恒关系式。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后,相当于0.05 mol·L-1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混合液,由于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的水解程度,因此正确的关系是:c(HCO3-)>c(CO32-)> c(OH-)>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包括CH3COO-水解和CH3COOH电离两个过程,既然pH=7,根据电荷守恒式,不难得出c(Na+)=c(CH3COO-) =0.1 mol· L-1,c(H+)=c(OH-)=1×10-7 mol·L-1。水解是有限的, c(CH3COO-)>c(CH3COOH)。【答案】BD

    命题热点十四、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命题新动向】溶解平衡及沉淀的转化是新课标相对于以往而增加的高考内容,这些新增的内容往往都成为各新课标省、市、区高考命题角逐的热点。2014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命题新动向有:

    (1)结合溶解度考查难溶物质的溶解平衡,定性解释溶解平衡的移动方向及影响溶解平衡的条件。

    (2)考查溶度积常数,主要会涉及溶度积常数的理解类题目,特别是关于用溶度积来解释沉淀的析出顺序,通过计算达到考查考生对溶度积理解的目的。

    【例15】(2011浙江高考)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

    模拟海水中的离子浓度(mol/L)

    Na+

    Mg2+

    Ca2+

    Cl-

    HCO3-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滤液N中存在Mg2+、Ca2+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解题思路】步骤①发生Ca2++OH-+ HCO3-===CaCO3↓+H2O;步骤②:Ksp[Mg(OH)2]=c(Mg2+)×(10-3)2=5.6×10-12,c(Mg2+)=5.6×10-6。Q[Ca(OH)2]=c(Ca2+)×(10-3)2=10-8<Ksp,无Ca(OH)2析出。A选项正确,生成0001 mol CaCO3。B选项错误,剩余c(Ca2+)=0.001 mol/L。C选项错误,c(Mg2+)=5.6×10-6<10-5,无剩余,D选项错误,生成0.05 mol Mg(OH)2,余0.005 mol OH-,Q[Ca(OH)2]=0.01×0.0052=2.5×10-7<Ksp,无Ca(OH)2析出。【答案】A

    命题热点十五、金属及其化合物

    【命题新动向】钠、镁、铝、铁等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在高考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其创新点在于将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实验等进行联系,其命题形式灵活多变:

    (1)计算上创新:主要是铁与硝酸、铝与强碱或合金与酸、碱反应关系为载体,通过很复杂的转化关系,考查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和重要方法,如Fe3+、Cu2+、Fe2+与Fe反应计算、金属合金与硝酸反应或者反应后再加入NaOH反应相应计算等。

    (2)图表上创新:图表分析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重要载体,所以以金属及其化合物反应为基础,融合生成的沉淀、气体等量的变化推断物质的组成、含量等当今高考命题一大特点。(3)转化上创新: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只有钠、镁、铝、铁、铜,如何考查其性质,框图转化无疑是很好的切入点,但命题者往往不只是考查一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往往还将非金属、化学计算或者反应现象、物质结构、氧化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整合其中,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仍以Na、Mg、Al、Fe、Cu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为载体,以推断、计算、实验探究、化学工艺或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及数形结合等为热点题型,综合考查应用能力。

    【例16】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1)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2)继续滴加NaOH溶液,白色沉淀;(3)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实验小组经定量分析,做出如下沉淀与 滴入氢氧化钠体积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

    B.滴加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

    C.若另一种离子为二价阳离子,则a=10

    D.若将最终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其质量一定为6 g

    【解题思路】本题通过图像变化来考查金属化合物知识,解答时以相关反应为基点,找出每一反应对应的线段或者点的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图像可以看出,开始无沉淀,证明有H+离子,产生的沉淀部分溶液,证明有两种能与OH-作用的离子,故A正确;由沉淀的减少量可以计算Al(OH)3溶解所需的氢氧化钠的量,进一步计算NaOH浓度,B正确;M(OH)2和Al(O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5 mol和0.05mol,根据OH-守恒可以计算沉淀完全消耗的NaOH的量,C对;因为不能确定二价离子的种类,故无法计算其质量,D错。【答案】D

    命题热点十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命题新动向】从命题点上看,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命题点有:(1)考通性带特性:如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主要反应、硝酸、浓硫酸的特性等。(2)考重点带转化:N、S、Cl、C四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是命题重点,题目往往融合金属及其化合物进行综合命题。(3)考性能带应用:题目主要涉及晶体硅、SiO2、HClO等的性质和应用获取方式等。

    预计在2014年高考命题中,以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为知识载体,通过创新设计,融合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化学工艺流程、环保等,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更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

    【例17】(2013·福建卷)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根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mol·L-1NaHSO3(含少量淀粉)10.0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mol·L-1·s-1

    D.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试验的指示剂

    【解题思路】读图可得,10~40 ℃间溶液变蓝时间由80 s逐渐减小,4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逐渐增大,A项正确;b、c两点所代表的温度分别是25 ℃、47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图中b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较小,c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较大,B项错误;混合前NaHSO3浓度为0.020 mol?L-1,忽略稀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根据c1?V1=c2?V2的稀释定律可得,混合后NaHSO3浓度为0.020 mol?L-1×10÷(10+40)=0.004 0 mol?L-1,a点溶液变蓝时间为80 s,因为NaHSO3不足或KIO3过量,NaHSO3浓度由0.004 0 mol?L-1变为0,由ΔcΔt=v可得,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0.004 0 mol?L-1÷80 s=5.0×10-5 mol?L-1?s-1,C项正确;配平可得:10NaHSO3+4KIO3 (过量)===5Na2SO4+2K2SO4+2I2+3H2SO4+2H2O,生成的硫酸是淀粉水解反应的催化剂,若温度高于40 ℃时,淀粉水解反应速率加快,其水解产物遇析出的I2不会变蓝,因此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D项正确。【答案】B。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