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书写要求是什么意思(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书写要求是什么内容)
- ·下一篇文章:
《刑法》中紧急避险的认定是什么(《刑法》中紧急避险的认定标准)
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www.zgsydw.com)提供经济知识-《《刑法》中紧急避险的认定》。
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出现对《刑法》相关知识的考察,考察方式为灵活,概念辨析\案例考察皆有,相对而言难度稍大。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利用自己生活常识来判断概念而忽略了法律规定的情形,造成知识点理解不到位,直接影响做题效果。今天我们重点讲一下紧急避险的认定。
《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紧急避险并不是只能保护自己,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都可以,紧急情况下,两个利益不可兼得,在不同利益之间进行取舍,舍小取大,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不认为是犯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紧急避险的具体认定。
要想构成紧急避险,需满足以下五方面的条件。
避险起因,合法权益正面临现实危险也就是说危险必须现实存在,而不是当事人主观臆想出来的,且这里的危险不一定是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也能使人或财产陷入危险,也可紧急避险。
避险时间,危险正在发生,也就是事前事后均不可。危险尚未发生,应该努力做的是避免危险发生,只有危险已经发生了,已经无法保护所有的利益,才存在取舍问题。
避险意图,具有避险意识。当事人为保护大的利益侵害小的利益,基于利益最大化考量,才可能引起紧急避险,基于侵害他人利益而进行的“避险”行为不构成。
避险对象,紧急避险要求的是不得已损害另一合法权益,也就是一个第三方的利益。这也是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区别之一。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人,紧急避险伤害的是无辜的第三人。
避险限度,法律要求没有超过必要限度,也就是避险引起的损害应当小于避免的损害,舍弃小的利益保护大的利益可以,反之不行。超过必要限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也就是避险过当不成立紧急避险,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例如生命利益最大,为了保护生命可以牺牲财产,但倒过来。为了保护财产,不可以牺牲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紧急避险必须满足以上五个条件才可以,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都不行,故在判断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辨析,考试时更要全面考量,注意题干中的“陷阱”。
相关文章:
第1篇 《刑法》中紧急避险的认定是什么(《刑法》中紧急避险的认定标准) 作者:admin
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提供经济知识-《《刑法》中紧急避险的认定》。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出现对《刑法》相关知识的考察,考察方式为灵活,概念辨析\案例考察皆有,相对而言难度稍大。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利用自己生活常识来判断概念而忽略了法律规定的情形,造成知识点理解不到位,直接影响做题效果。今
第2篇 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书写要求是什么意思(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书写要求是什么内容) 作者:admin
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提供申论知识点《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书写要求是什么?》。文章内容包括申论作答中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写好字的基本对策。申论考试考查的全是要求写的内容,有字数限制,有格子限制,有规则限制,要求不可谓不高。因此,字写好,保持卷面书写的清楚整洁、易于辨认、有美感对考生的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细节决定成败
第3篇 2021河南省考县级申论(2021河南县级以上申论答案) 作者:admin
编者注:1、真题及答案正在收集发布之中,请从本页面下半部分或点击此处开始阅读!2、本页面即时更新,请及时刷新本页面以便获取最新信息,刷新方法:按键盘上的F5键即可!图片版若看不清楚,请将鼠标放置于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轴即可放大或缩小图片。--------------以下开
第4篇 2021年广东省考就要面试了吗(2021年广东省考就要面试了嘛) 作者:admin
小事小节关乎大体。面试礼仪看似无足轻重,但能彰显出考生的文明素养和体能定力,一旦失误或出错,会给考官造成不良印象,导致不必要的丢分。因此,广东公务员考试网(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礼仪技巧,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1、入场环节入场是考生留给考官第一印象的首要环节。宏观来说,考生注意展示出自信、大方的自然状态。微观来说,走姿、站姿和坐姿需要落落大方,举止得体。结构化小组面试中不必刻意去
第5篇 2014年四川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视频(2014年四川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及答案) 作者:admin
1、谈谈对饥饿24小时活动的看法。【解析】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世纪性课题。解决的方式除了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化,确保现有耕地规模不被缩减,同时增加政策性补贴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唤醒全社会关注粮食安全、重视节约粮食。因此,饥饿24小时这个活动,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