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劳动 申论(关于劳动的申论作文)
- ·下一篇文章:
选调生成语题(形容选调生的词语)
选调生考试行测需要进行知识点完善,重点难点梳理。华图选调生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为大家整理了选调生知识的解题技巧,助力考生顺利通过选调生考试。
【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不胜枚举】【比比皆是】
【辨析及应用】
★屡见不鲜<释义>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司空见惯<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不胜枚举<释义>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比比皆是<释义>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共性】
都有常见或数量多的意思。
【差异】
1.侧重点。“屡见不鲜”“司空见惯”“比比皆是”都侧重强调常见;“不胜枚举”侧重强调数量多。
2.范围。“比比皆是”适用范围较大,既可以用于人,又可以用于物;“司空见惯”与“屡见不鲜”则只能适用于事物。
3.程度。“司空见惯”相对前者程度重些,用来形容经常见到,或见到的次数较多,貌似形成了一种习惯;而“屡见不鲜”程度最重,用来形容经常见到,对于所见都不感觉新奇,或用于要表达的这件事在常人看来是很新奇的,但事实上,它确实经常发生,没什么新鲜的。
<例句1>祖国风光秀丽,名胜古迹遍布大江南北,真是不胜枚举。
<例句2>香港生活紧张,大家不善于将关怀挂在口边,可是一旦有事,愿加以援手的人,比比皆是。
<例句3>至于华侨被殴辱、房屋被烧毁等,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情。
<例句4>计票的时候,很多村庄把选票100%地投给某个候选人的情况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解析:例句1用来强调祖国名胜古迹多,遍布各地,故只能选择“不胜枚举”;例句2中,主要说愿意出手援助的人到处都是,故选择“比比皆是”;例句3中所说这些都是平常事,也就是说会经常见到,或见到的次数较多,故选择“司空见惯”;例句4中说“100%地投给某个候选人”,意味这事很少见,但是确实在很多村庄都发生了,不要觉得新鲜,故选择“屡见不鲜”。
【妇孺皆知】【众所周知】【街谈巷议】【家喻户晓】
【辨析及应用】
★妇孺皆知<释义>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众所周知<释义>大家都知道。
★街谈巷议<释义>指民间的舆论。
★家喻户晓<释义>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皆知。
【共性】
有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差异】
1.侧重点。“妇孺皆知”是指妇女小孩都知道的事情,也就是侧重强调简单明了的事情;“街谈巷议”是指在街巷中谈说议论,侧重强调是议论纷纷。
2.语体。“众所周知”与“家喻户晓”都有大家普遍都知道的意思,“众所周知”是书面语,而“家喻户晓”为口头语。
<例句1>在施甸县大亮山一提到杨善洲的事迹,可谓妇孺皆知。
<例句2>只听见过路人风里言,风里语。多交头接耳,街谈巷议。
<例句3>利用电影、幻想、戏曲、报纸、小册子和传单做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例句4>两栖爬行动物通过冬眠或夏蛰以抵御严寒酷暑;昆虫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鸟类借助长途迁徙或更替羽翼适应气候的变化。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
解析:例句1中说的是在杨善洲生活过的地方,当地人对他的事迹了解的情况,故选择“妇孺皆知”;例句2中说到人们都在街上、路上交头接耳,故选择“街谈巷议”;例句3中“小册子、人人明白”偏重口语化,故选择“家喻户晓”;例句4“冬眠或夏蛰以抵御严寒酷暑”“长途迁徙或更替羽翼”偏重书面语,故选择“众所周知”。
【耳熟能详】【耳濡目染】【耳提面命】【耳闻目睹】
【辨析及应用】
★耳熟能详<释义>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
★耳濡目染<释义>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受到好的影响。
★耳提面命<释义>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耳闻目睹<释义>指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
【共性】
都有听到的意思。
【差异】
1.范围。“耳提面命”是用来形容教诲殷勤恳切,适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而其他三个不能适用于长辈对晚辈。
2.侧重点。“耳熟能详”形容听多了能够说得很详尽,侧重强调听得多了;“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受好的影响),侧重强调受到了影响;而“耳闻目睹”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侧重强调了事情是真实的。另外,“耳濡目染”和“耳闻目睹”都有耳朵听见眼睛看见的意思。“耳濡目染”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影响;“耳闻目睹”强调亲自听到看到,不强调是否受影响。
<例句1>余生也晚,先生早年法庭雄辩、执掌学院、教学育人的风采未能亲见,于我而言始终是一大遗憾。但我又是幸运的,承蒙先生不弃,留在身边,十二载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足以受用终生。
<例句2>演出曲目上,既有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国经典乐曲《梁祝》《黄河》《春节序曲》,也有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费加罗婚礼序曲》《拨弦波尔卡》《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例句3>小明父母是美术工作者,他平时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绘画。
<例句4>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解析:例句1中说的是“我”在先生身边12年,先生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故选择“耳提面命”;例句2中说的是“《梁祝》《黄河》《春节序曲》”这些歌曲观众都听得多,很熟悉,故选择“耳熟能详”;例句3中说的是小明受到父母的影响,也爱好绘画,强调的是影响,故选择“耳濡目染”;例句4中说的是“我”亲身见证了一些事情,强调亲身见证,故选择“耳闻目睹”。
相关文章:
第1篇 选调生成语题(形容选调生的词语) 作者:admin
选调生考试行测需要进行知识点完善,重点难点梳理。华图选调生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为大家整理了选调生知识的解题技巧,助力考生顺利通过选调生考试。【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不胜枚举】【比比皆是】【辨析及应用】★屡见不
第2篇 劳动 申论(关于劳动的申论作文) 作者:admin
材料:近日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要切实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学校要安排劳动家庭作业,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
第3篇 践行航天精神分论点(践行航天精神作文) 作者:admin
2012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从历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来看,2013年内蒙古市公务员考试预计于2013年11月启动,11月中下旬报名,12月底或2014年1月初笔试,届时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将第一时间为考生公布2013年内蒙古市公务员考试公告。2013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备考考生们如需更进一步对历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的公告、大纲、
第4篇 主次矛盾区别(主次矛盾是什么) 作者:admin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
第5篇 民工荒问题(民工荒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作者:admin
近两年来,从珠三角开始的民工荒问题渐趋延伸,引起各界关注.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这样一个从微观到宏观都意味深长的问题,无疑会成为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热点.其考查点可能包括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民工荒及农民工权益问题的对策方案,最有可能出的题是要求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