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和行政能力测试(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 ·下一篇文章:伟大的父爱母爱的作文(伟大的父爱优秀作文)
2014年《半月谈》第3期心得体会(半月谈2021第四期)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归根到底是一种能力考试,尤其注重对考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而考生仅通过做题来取得申论的高分,提高这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是不够的,考生应抽出时间去多读一些书刊杂志,多读一些中外名着及相关的专业着作,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应试者可以通过阅读近一年来的《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等时政刊物的方式关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为帮助考生积累素材,全国公务员考试网将会持续更新半月谈,同时考生应结合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http://www.gjgwy.org/201303/2259.html)中申论指导进行全面复习。
以下是《半月谈》2014年第3期内容:
政务诚信 一马当先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特别提出政府要以身作则,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这就抓住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因为,政府的行为对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政务诚信建设必须一马当先,并且要抓实抓好。
不可否认的是,政务诚信问题不是第一天出现,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政府失信问题不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机制不透明,公共权力“跑冒漏滴”,不良公职人员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二是一些部门办事流程冗长,关卡林立,服务意识淡薄,部分群众和企业把与一些政府部门打交道当成负担,不敢接触、不愿接触,但又不得不接触;三是一些权力部门存在乱决策、瞎指挥的行为,政策朝令夕改,口头承诺变成“空头支票”;四是一些部门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数据失真后,不能正确对待社会的批评监督,找理由搪塞,想办法诿过,千方百计辩解,甚至用虚假信息来误导社会公众。这些现象或问题的存在,加剧了全社会对诚信问题的焦虑。
令人欣慰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政务领域内的诚信建设,从落实“八项规定”到反“四风”,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修订法律法规,从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等,下猛药、出重拳、治根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这也给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了榜样,带来了新风。
政务诚信建设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维度,其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务必须诚信,已成为社会共识。在政务系统内,人们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改革正在不断推进。
这是一个重要的建设窗口期,需要治标治本一起抓,从根本上促进政务诚信建设不断完善。
政务公开透明是政务诚信的基石。公开透明一直以来是人民群众对行政权力运行状态的一种要求,也是政务环境建设、加强权力监督的主攻方向。近些年来,各地各部门围绕政务公开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不少探索,有些改革举措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赢得了群众支持。比如审批流程公开,随着各地政务大厅建设的推进,集中办公、网上审批、串联审批、留痕监督等,已经成为政务审批中的一种常态化流程和机制。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减少了环节,节约了时间。同时办事群众或企业能够知晓审批事项的进展,对批准或不批准的理由能够充分了解,审批的可信度大大提高。
当然,目前的政务公开程度离人民群众的要求,离监督的需要,离取信于民的宗旨,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设置隐形门槛、过度收费和公开领域还不够宽、情况还不够细等方面,这些都是下一步不断完善公开程序和内容的主攻方向。
依法依规是政务诚信的保障。政务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无论是决策管理,还是行政执法,全体政务人员都必须有强烈的法治意识。政务行为要越来越多地靠法律法规来约束,大大减少用红头文件来管理政务活动的行为。
审批活动中,是批还是不批都要有法律政策依据,那种靠“拍脑袋”审批,靠“走后门”入围的做法,是对政务诚信最大的戕害;执法活动中,是罚还是不罚,是罚多还是罚少,都必须有明确的依据和公开的尺度,如果“打招呼”就能不罚款,或吃顿饭就能少罚款,那就严重地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也破坏了公平的规则;监管活动中,是松还是紧,为什么松、为什么紧,如果不是在规则的框架下来掌握,而是凭监管者个人喜好,那么就容易造成松紧变形,出现人情监管等问题。因此法规和纪律是政务活动中带电的高压线。当前,公务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政务活动的依法依规问题还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全社会来监督。
深化改革是政务诚信的关键。从过去出现的一些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不难看出,政府还是揽了不该揽的权力,管了不该管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政务失信的问题就容易发生。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经过数次行政审批改革,权力开始逐渐被放到制度的“笼子”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日渐清晰起来。
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政府部门既要做好诚信榜样,又要搞好诚信管理,让群众对政府有信任感,对社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政务诚信建设一马当先,那么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必然会迎来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4年《半月谈》第2期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