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出租车集体罢运事件处理成效(出租车集体罢运)
- ·下一篇文章: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刑法的适用条件)
必要条件 关联词(必要条件 关键词)
言语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必要条件的关联词的理解与正常概念有偏差,例如:“只有……才……”。
下面我来给“只有……才……”的内涵做个总结:
“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是说这个条件是实现后面那个目标的“前置条件”。确切地讲,缺了这个“前置条件”,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而有了这个“前置条件”,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性,但并不是一定就能实现,因为还有其他没有到位的必要条件也在支撑这个目标。
说的清楚一点儿,某个目标,必须有甲乙丙三个条件同时支撑才能实现,甲乙丙中任意一个都可以被称做必要条件。但是,仅仅有了甲乙丙其中之一个或者两个,目标并不能实现,当且仅当甲乙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目标才能实现。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才……”中的“只有”不能解读为“唯一”。
所以逻辑判断科目中的“后推前”无疑是正确的,无论是逻辑学、数学还是语言学都是这个推理方式,言语中也是这样,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地方。
关键是汉语一直是一种表达模糊的语言,语言的逻辑目标很容易被误读,比方“只有”很容易被误读为“唯有”,紧接着再推就是“唯一”,那就一步一步走向谬误了!
如果将“只有”解读为“唯一”,意为着只要满足这个条件,目标就实现了,那就成了充分条件了,或者说充要条件,整个逻辑学大厦和数学博物馆均将坍塌!
英语中表达“必要条件”用“Requirement”,就是“需求”,与“唯一条件”的“Only”有本质区别;
德语中表达“必要条件”用“Anfordung”,同样意为“需求”,有意思的是和英语的“Afford”是亲缘关系词汇,因为英语毕竟是日耳曼语支,近古英语和高地德语、低地德语亲缘关系太近了,而德语表达“唯一”都是用“Einzigartig”,这其中存在着天壤之别;
古拉丁语表达“必要条件”用“Necessitas”,刚好是英语“Necessary”的拉丁词根,而表达“唯一”则使用“Unique”,这个词在英语中表示“特别的”、“特殊的”,其实更贴切的译法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
可见西方屈折语中诸语支的构词法和语义学表意结构能够清晰无误地表达语义内涵,不会像汉语那样产生将“只有”误读为“唯一”的现象,这是汉语作为孤立语的先天劣势,这一劣势(或者说重大缺陷)在数千年前上古汉语(汉藏原生语或者汉藏缅原生语的真实面目至今仍然云山雾罩)的语法形成时就已经定型了。而要弥补这个重大的缺陷,必须靠言语老师给学生讲解清楚“只有”在必要条件“只有……才……”结构中的语义绝对不能解读成“唯一”,而且这一工作也需要逻辑判断老师的确认与配合。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