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成功经验

    申论第一名 选调生的申论备考心得

    作者:池竞粲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19:48:45

    申论写作之我见

      本人是某省06年选调生。当年选调考试时,申论成绩全校第一。本人最初在乡镇工作,后到市政府研究室锻炼近一年,现在某县级机关工作。在研究室锻炼期间,曾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编辑《政务调研》40余篇,为市政府主要领导起草讲话稿,独立撰写多篇调研文章,获得过各种奖项。在县级机关工作期间,多次在中央、省、市媒体发表文章。这个论坛是我无意中发现的,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什么,看到各位Q友这么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我很是感动。因为我从小语文成绩不好,现在却又一直从事文字工作,想把自己的感受,结合申论考试写下来。

      一、多动笔

      练笔是很重要的。本人从小不爱写作,当年选择学理科,是因为文科成绩太差。大学选择貌似热门的生物专业,也与写作不沾边。但是大学期间,宿舍里有同学写日记,我也学着开始写。最初下笔时,觉得很痛苦,几乎每个字都是逼出来的,慢慢的,到后来,就感觉越写越顺了,有时洋洋洒洒的写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大学几年下来,厚厚的几本日记,让我对写作有了兴趣,也许这也为我后来的申论考试打下了基础。

      我听周围朋友说过,最初看到申论时很头疼,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笔,或者下笔后,不知道写什么。我想说写作第一步是要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各位不妨先打一下腹稿,想一下,自己要写哪几点。申论考试时间有限,要求字数不会太多,我们可以这样算一下,假设我要写四点内容,每一点一句总述,后面加三句阐述,这样每一点都有近一百字,四点,就四百字。再加上文章开头、结尾各一百字,这样就完成了六百字。文中也许要加一点举例,两百字一个例子,这样我们整篇文章的字数就凑齐了。当然,也要想好,对于详细写的内容,就应该花大笔墨,略写内容,一笔带过也可以。

      申论前面要给很多阅读材料,我们要在材料内提取自己需要的东西。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们完全可以把题目内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但是,难点就在“变”上,也就是说要抄得不留痕迹,其实这就是考大家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了。刚才,我在论坛里面看到《申论独门秘笈——笔试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这篇文章中讲了一个很有用的技巧,就是把材料中,每一段的核心词句勾出来,然后进行浓缩,几句话的,压到一句话;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大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二、看新闻

      我学的是工科,读书的时候从不看新闻,也从未想过要当公务员,因此也没关心过这方面,导致我在考试前很恐慌。我甚至不知道公务员行政等级、政府部门等等很多基础知识。也许很多未接触过政府工作的朋友也和我一样,看到《新闻联播》就想换台,地方新闻更是从不过问。但是,现在我发现,看《新闻联播》有很多好处。一是了解中心工作。《新闻联播》,特别是头几条,基本就是近期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前面几条基本都是领导动向,要么是开会,要么是出访,要么是调研。其实,领导的动向,就是领导关心的,领导关心的,就是我们的中心和重点工作。二是熟悉书面用语。《新闻联播》的用语是很讲究的,如果经常看,留意播音员的用语,慢慢就会熟悉。不必刻意去背诵一些语句,在下笔时,自然就有感觉了。三是思想不会偏移。每个人看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观点,特别时现在互联网上,很多言论会左右我们的思想。《新闻联播》是传递中央讯息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看了《新闻联播》,再参考其他信息,结合自己的思考,这样就会形成自己特有的观点,而且也不会偏离中心。

      至于报考地方公务员,如果有条件的朋友,建议有空的时候再看看地方新闻。地方新闻枯燥无味,我也不喜欢看,但好在时间不长,十多分钟就结束。看地方新闻,主要是了解地方政府的工作动向,这也是普通群众全面了解地方政府工作动向的较好途径。去年,我们市招考公务员的申论题目就是关于我们市的城市建设问题的。如果平时留意了这些,我想应该是有帮助的。

      三、读文章

      一是读例文。有朋友给我说,在平时复习的时候,申论写了也白写,因为没人给你指点,也不知道自己写的好不好。其实很多申论复习资料里就有很多例文、范文。我们要自信点,不要用标准答案的思想来看这些文章,想想如果是我写,我会怎么写,这些内容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没有意思。或者说自己写好了后反过来看例文,觉得哪些可取,哪些不如自己。因为那些所谓的范文也是人写出来的,写文章的人不一定就比自己的水平高。

      二是读自己的文章。对于自己写的文章,也不要写完就扔了,自己多看多读一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三是读报纸。我这个地方说的报纸是指党报哈,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河南日报》、《襄樊日报》、《洛阳日报》等等。这类报纸的头两版,基本都是政府中心工作,但是,还有一个理论版,这个版的文章一般都很好,特别是一些主要领导的署名文章,那就比申论那些辅导资料的文章好很多了。也许朋友们要说,这些文章不是领导亲自写的,多半是秘书写的。其实,事实是这样的,基本都是秘书写,领导过一下目,就发表的。但是,说句不好听的,也许各位的申论试卷就是这些秘书在改,多读这类文章,对自己应该有很多帮助的。

      四、细推敲

      政府文章通常用语都很精炼,不仅读起顺口,而且经得起推敲。我建议各位朋友在写文章前,拟个小草稿,把每个小标题做漂亮点,相信漂亮的小标题会为你增色的。此外,还建议尽量写短句。写复杂的长句,不仅容易出现语病,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事情说不清楚。

      五、讲话稿

      末了,再说说讲话稿。我觉得讲话稿有必要专门说一下,因为我前几天到书店翻了一下申论辅导书,没看到有专门的讲话稿训练。讲话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不知道申论考不考这个。讲话稿与其他文章不同,主要有两点。一是格式,二是语言。讲话稿题目通常是《XX同志在XX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排顶格写“同志们:”然后才进入正文。第一段通常是交代开会原因,后面的格式就和其他文章差不多。在最后一段,要鼓舞士气,通常是“同志们,让我们……,……,为建设和谐XX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至于语言上,要尽量口语化,在写的时候,就把自己定位于那个角色,想想,如果是我,我会说什么。站的高度一定不能太低或太高。也许我这样说有些空洞,各位可以找点相关资料仔细读一下。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