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方法经验谈(五)
- ·下一篇文章: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方法经验谈(三)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方法经验谈(四)
正确掌握用语规范 提高文章写作档次
文字表达能力体现着考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在申论考试中,文字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在申论考试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着考生写作的档次和分数,考生应该加强对文字表达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一、认识文字表达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联系越来越紧密,地方公务员考试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已经接近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职位大纲的要求。因此,掌握国考省级职位大纲能力要求非常重要。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部分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表述是: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文字表达能力就是要求考生熟练使用现代汉语,以多种表达方式作为工具,准确、简明、连贯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申论考试,表达方式有着严格的规定,侧重采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说明,就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关系和功能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平时性、周密性和科学性;陈述,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用词语进行表述,二是有条理地进行表达;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主要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
“简明规范、简明畅达”是对语言风格的要求。申论作为政论性文章,应使用与机关行文规范相符的特殊语汇、语体和语言方式,文风同机关保持一致,适用严谨平实、庄重大气的书面语体。
“表述思想观点”,不仅要求考生会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形成独立性观点的能力,对写作的思想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提高运用文字表达能力
以报告为范本,掌握申论用语规范
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认真、详细研读相关报告和理论。十七大报告就是最好的范本,学习十七大报告,学习相关政府文件运用语言的艺术,学习机关用语,学习申论文章语言的特点,正确书写书面语,符合机关用语要求,在考试中提升文章档次。
以材料为依托,加工材料语言
材料是考生在考场上重要的资料来源,里面包含着考生作答需要的资料,考生可以把材料中不符合机关行文规范但对答题有帮助的材料,加工成符合规范的语言。有时材料中会介绍相关理论和政策以及领导人讲话,那么考生可以稍作加工,适当运用。
以真题为标准,练习申论语言运用
由经验丰富、实力强的老师编写的真题答案是最好的练习范文,考生要多读、多写,形成语感。同时平时练习模拟真题时,考生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加强文字表达地练习,多和优秀文章对比,找出差别,不断提升水平。
三、注意事项
申论作为政论性文章,在申论考试中,文体和语言就要符合政府机关的要求。因此,注意两方面内容:
虚拟身份的限定
申论考试要求考生站在政府角度想问题,想对策,最鲜明的例子就是题干中规定了考生的虚拟身份。例如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省级第三题,“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其中规定考生要“以省政府工作人员身份”,草拟《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考生特别注意用语的规范,符合政府部门文件的语言要求;2010年辽宁省上半年政法干警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第二题,“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请参考给定资料,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明确确定了考生作为“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拟定宣传公告,考生不仅要注意用语符合机关文件用语,还要注意通俗易懂,符合老百姓的阅读习惯。
文章体裁的限定
申论考试,特别是最后一道申论文章的写作要特别注意文字的表达规范。以山东省2009年申论考试的申论写作为例,“在目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只要我们愿意和善于做群众工作,就没什么化解不了的问题。请你根据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和感悟,并联系实际,以“真心?真情?真话”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满分35分)”,很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看到标题就自以为是是一篇散文写作,结果一分没得到或者很少的分数。为什么?原因是,题干的要求部分明确规定了“观点鲜明”,这一点就说明,文章一定是议论性文章,而不是散文或者其他题材。
直性思维分析法突破公考《申论》“发散性”题目
申论考试中,经常会遇见一些发散性很强的题目,应试者往往很难确定从哪个角度回答问题,导致失分过多。本文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结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总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解答方法——直性思维分析,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题目分析
例1:对“给定资料3”中林老板的心态进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20分)
——摘自2008年国考
发散性强的题目如上题,主要特征包括:1、题目发散性强,很难选准角度入手;2、高度的主观性试题;3、带有命题者很强的心理暗示;4、带有专业术语或是基于某主题的间接评论。
解答的关键:1、直性思维,从字面意思引申出问题;2、按照参与者过程思维分析法层层提问题,形成思维的过程;3、从材料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内容;4、找准角度,从材料中寻找主要的观点;5、基于材料观点和思维过程,组织该问题的回答框架,形成答案。
二、直性思维分析法的步骤
1. 分析题目类型;
2. 分析参与主体及其可能的选择与原因,自己的选择及原因,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后续问题;
3. 找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
4. 结合判断,选择角度;
5. 从选择的角度出发,完成解析。
三、例题解析
例2:“给定资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摘自2010年国考(地市级)
【解析】1、分析题目与寻找角度。题目属于综合分析题,而且其要求进行高于材料本身内容的实质分析。“环保专家”意味着该题目与环保有关;“兵库县堪称…典型”意味着通过例子来说明现象;“错位”从字面上分析,意思是放错了位置,“环保错位”的结果应是把环保放错了位置;进一步得出是把经济发展与环保放错了位置。无疑是先经济发展还是先环境保护的问题,或是两者之间关系协调的问题。
2、阅读环节。材料要点包括:兵库县将资源消耗型企业配置在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带上,减少中转费用的增长模式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后遗症,最明显的问题是海洋污染;政府进行立法限制,情况得到了缓解,但要恢复到以前的情况非常困难;日本政府投入巨资,设置专门基金,引导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研究机构等社会各界改进海洋环境,但环保官员认为仍需用100年;经过改造,明显的改进了环境;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海洋和人类三者的和谐,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环境。
3、段落总结:兵库县优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做法,取得了成绩;虽然各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仍然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环境状态;在治理环境方面,兵库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任重道远。
4、角度:该问题让我们分析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5、参考答案:
环保错位的实质是把环保放在次于经济发展错误的位置上,应该认识到环境环保是条件,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统筹兼顾。兵库县优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做法,即使各方付出极大努力,仍然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状况,这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错位。兵库县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海洋经济,地方、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可以看出,直性分析法是先直性的分析其表面的含义,然后通过提问寻找角度,再从材料中寻找观点,找到材料与表面含义的衔接,将两者结合起来,将问题普遍化,形成最终的答案,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