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中学2018年高考喜报(南京市金陵中学2020级高一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经济理论 ②政治制度 ③哲学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互交融的是 (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B.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展
C.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3.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4.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 )
A.先进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B.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C.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5.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 ( )
A.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B.成为心灵的火世、前进的旗帜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6.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比现在落后得多,但当时,诸子百家,群星魂灿,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这说明 ( )
A.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B.文化可以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7.下列四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8.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等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唱圣诞歌等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了中华民族的 ( )
A.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继承性
C.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0.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的“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 )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当时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控制中国的殖民文化;又有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封建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腐朽文化。那时,这两种文化结成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上述材料表明 ( )
A.思想运动是推动文化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B.社会心理使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
C.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促进文化的进步
D.科学技术、重大发明和发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12.从《诗经》处算起,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的传统戏曲是融合音乐、舞蹈和武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流传至今的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昆剧、越剧等多种剧种。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上述材料说明 ( )
A.中国传统文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传统文化是由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1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 (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告诉我们 ( )
A.传统文化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D.我们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15.下列不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 )
A.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B.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D.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16.中国古代科技具有 和 的特点 ( )
A.广泛性 先进性 B.专业性 先进性
C.实用性 整体性 D.先进性 整体性
17.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内容,涌现出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这些精神的不断涌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 )
A.民族性 B.时代性 C.平等性 D.开放性
18.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具有的特点 ( )
①辉煌悠久的历史 ②丰富绚丽的内涵 ③鲜明独特的风格 ④博大精深的气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落后文化的是 ( )
①电脑算命 ②凶杀暴力色情文化④“法轮功”邪教 ④婚事大操大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由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动力的经济,所以有人认为“赚钱是好汉,没钱玩不转”“利益是目的,手段无所谓”,这些观点 ( )
A.反映经济是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基础 B.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C.违背诚实守信这一社会准则 D.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据此回答21—22题。
21.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就是 ( )
A.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C.“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D.保持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
22.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核心的本质的要求是 ( )
A.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B.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D.社会主义的要求
23.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4.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其意义在于 ( )
①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所在
②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④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公德 D.为人民服务
二、非选择题
26.有人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7.质变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意味着矛盾的主次方面力量和地位的转变。
2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云南省瞢洱市地震灾区视察时,在由帐篷搭建的临时教室里,为孩子们书写了下面七个大字:“挺起不屈的脊梁”。
(1)从《文化生活》角度,怎样理解“挺起不屈的脊梁”。
(2)通过《文化生活》学习,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挺起不屈的脊梁”?
29.某校高二(5)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深入该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
村民人均年收入 |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 农村社会事业 | ||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 | 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 | 患病就医率 | |
2000元 | 6年 | 10% | 5% | 60% |
(1)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请你从哲学角度提出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哲学依据。
[例]课题: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哲学依据: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研究课题:
哲学依据:
(2)该班同学就建设新农村的设想这一话题采访了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主任谈到:村委会决定在2007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强制村民搬入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设别墅式小洋楼,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1—5 DDBBC 6—10 ACCAB 11—15 CABCB 16—20 CBACC
21—25 ADBAB
26.答案:(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3分)
(2)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创新的作用而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民族文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充满活力。(4分)
(3)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3分)
综上所述,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27.(1)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意味着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
(2)前半句错误。因为只有发展才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尽管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不等于发展,质变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也有倒退、下降的质变,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3分)
(3)后半句正确。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如果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和力量发生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转为次要方面,次要方面转为主要方面,那么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发生了质变。(3分)
28.答案:(1)“不屈的脊梁”体现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2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分)
(2)①我们要坚持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作用。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弘扬时代精神。③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时,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勇气。(4分,答出上述三点中的两点,即可给4分;若答其他,只要言这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9.(1)课题如:①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2分)
哲学依据: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等。(3分)
(学生从哲学不同角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设立课题,哲学依据的说明能够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2)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等客观情况来进行。该村人均收入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村长的设想不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村长把新农村理解为“村容整洁”,是片面的;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村长设想按统一标准造农民旧房要,是“一刀切”的体现;
④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要重视量的积累,稳步推进,村长设想用一年时间建成新农村是急于求成的表现。
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符合群众的意愿,村委会强制村民搬进中心村,违背了群众的意愿,损害了村民的利益。
(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共6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