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行测数量关系排列组合公式(数学题排列组合)
- ·下一篇文章:
申论题目结构(申论分析问题型结构)
一、历年申论考试题材
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
材料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问题,反映了安全生产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一个需要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
材料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困扰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当年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
材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反映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
材料以访谈的形式叙述了解决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相关问题,如建立应急机制的必要性,政府在解决公共突发危机事件中的责任及应采取的措施等等问题。
二、考试情况综述及趋势分析
(一)材料情况分析
历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本身信息复杂、庞大,由数字、文字、图表组合而成,增加了阅读困难;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择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其目的是为引导考生关注改革,关注国家大事,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命题的发展趋向上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材料越来越具有实际效应。申论考试是模拟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缩影,所以材料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从中央国家机关的历年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材料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材料是关于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问题。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材料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交通拥堵问题。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材料是关于我国农村农民问题。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问题,考生都不陌生。
第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纵观历年申论考试的材料,2005年、2006提供的材料字数达到3500字~8000字左右,这说明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申论考试材料的内容也不再仅局限于文字方面,还涵盖了数字、图型的内容,这使得材料看起来更加复杂,增加了对材料阅读、分析的难度。
(二)命题形式分析
1、概括材料
2000年~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对概括材料的考试要求可以分为:
(1)概述内容。
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要求:有条理的概述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
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要求: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
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要求: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超过1000字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要求: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1][2][3]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题目结构(申论分析问题型结构) 作者:admin
一、历年申论考试题材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材料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问题,反映了安全生产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一个需要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材料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困扰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当年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
第2篇 行测数量关系排列组合公式(数学题排列组合) 作者:admin
分析历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真题发现,其数学运算部分常用到排列组合知识解题。一些排列组合问题条件比较多,直接使用分类或分步来考虑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些特定的解题方法和公式有助于大家快速解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特殊定位法、反面考虑法、捆绑法、插空法、隔板法、归一法、线排法等。在此,国家公务员考
第3篇 排序的语法(用于排序的子句是) 作者:admin
在公考行测中,语句排序题一直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虽然考的题量不多但难度不小。针对这类题型,我们的做题往往是先观察选项特点,然后看首尾,再看局部,最后进行语感顺读。大部分题目通过首句的就基本就能排除一些选项,再观察局部,正确答案呼之欲出。接下来公考资讯网带您一起来观察以下两题题目:【例1】将
第4篇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脱产备考50天能过吗(脱产考公务员多久) 作者:admin
10月14日是值得庆贺的一天,因为很多对国考公告望穿秋水的考生终于如愿以偿。2016年国考招收27817人,陕西招收665人,10月15日开始报名,考试时间为11月29日。截止到考试之日,我们还有不到50天的时间来准备这场“战役”。而对脱产的考
第5篇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面试考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面试经验) 作者:admin
笔试,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笔试之前,绝大多数考生会为之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残酷又可惜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考生将会在笔试环节被淘汰,只有少数考生能够顺利通过笔试有资格进入面试,而能否在面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成为考生能否走上公职岗位的关键因素,所以打好面试这场“仗”,显得尤为重要。在授课过程中,不少考生问过李明老师,面试究竟应该怎么备考,怎样去学习才能够在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