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20年国际形势展望(2020年国际形势展望如何)
- ·下一篇文章:
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知识有哪些(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知识的规定)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中,法律是必考的内容,而刑事诉讼法是学习法律的一个基础学科,也是必须学习和考察的内容。历年事业单位考试中,刑事诉讼法主要考察考生对法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通过充分理解刑法的基本理论后,运用到案例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选项。那关于回避知识,考生又该掌握哪些内容呢?为了使大家对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小编整理的以下内容供大家学习:
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鉴定人、书记员、翻译人员等与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加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件的其他诉讼活动的制度。
一、回避的人员
1.审判人员,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委员会成员和人民陪审员。
2.检察人员。
3.侦查人员。
4.参加侦查、起诉、审判的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二、回避的理由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规定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审判人员都应当回避。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所谓利害关系,是指本案的处理结果会影响到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或其近亲属的利益。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
5.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6.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
7.参加过本案侦查、起诉的侦查、检察人员不能再担任本案的审判人员,或者参加过本案侦查的侦查人员,不能再担任本案的检察人员。
8.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成员,不能再参与本案其他程序的审判。
三、回避决定
回避有三种类型,即自行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和上级组织指令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以上是关于事业单位考试中关于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回避知识的总结,希望能够给各位考生带了帮助!
相关文章:
第1篇 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知识有哪些(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知识的规定) 作者:admin
【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中,法律是必考的内容,而刑事诉讼法是学习法律的一个基础学科,也是必须学习和考察的内容。历年事业单位考试中,刑事诉讼法主要考察考生对法律理论知
第2篇 2020年国际形势展望(2020年国际形势展望如何) 作者:admin
作者:陈向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执行所长、研究员、博导)王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助理研究员)2020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重心东升西降、国际格局南升北降大势不改,大国竞争复杂激烈,地区热点乱变交织,世界迎来充满变数、机遇挑战并存的21世纪20年代。同时,2020年
第3篇 公务员面试举止仪表(公务员面试行为举止标准) 作者:admin
面试礼仪通常是很多学生会忽略的一个部分,往往在模拟练习中大家会把更多的备考放在答题内容的提升对于外在的一些问题哪怕别人指了出来也并没有下功夫去改正,所以在真正的面试考场上给考官的综合感觉很一般。公考资讯网认为,在面试备考当中,言谈举止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会成为面试过程
第4篇 2018年土壤污染详查数据(2020年土壤污染)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将于2013年10月启动,届时公务员考试网将第一时间为考生公布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与职位表,请考生随时关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俗话说:“得申论者得天下”,很多考生认为申论无法备考,其实不然,申论作答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最可靠的参考资料即报考省份公务员考试大
第5篇 先宏观后微观(先学宏观还是先学微观) 作者:admin
在社会科学中,通常把从大的方面、整体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宏观科学;从小的方面、局部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微观科学。宏观微观相结合,对于科学的研究会更透彻全面。中公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发现,言语的做题同样如此。在言语的解题过程中,宏观,是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