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国家针对大病医疗政策(关于大病医保政策)
- ·下一篇文章: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题目(学生心里辅导案例)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个健康的人,不仅有强健的体魄,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小学班主任,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导航人,我认为担当小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是每一位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做好每位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使之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为此,每接一个新班时,我都要为全班每位同学建立一份“心理保健记录卡”,以便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每时每刻的所思所想所感,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几年下来,我积累经验,探索了一条“心理保健医生”心理辅导思路。下面,就做J学生这一个案心理保健工作,把我开展的这一项工作做一个介绍。
一、个案现象
J生,三年级时从内地转到我班上的一位男生。初次见面,当我问他话时,他总是眼皮也不抬地小声应答。除了觉得他长得眉清目秀,有些腼腆外,没有其他不良感觉。
大约一周后,就开始出现各种不尽人意的状况了。先是陆续有同学报告他骂人、打人,对同学态度粗暴,有一次甚至差点把一位同学掐死。接下来就开始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有时上课哼小调,大家安静写作业时,他突然大叫一声。喜欢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引得大家哄笑。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对同学的帮助嗤之以鼻。平时喜欢独处,课间不参与同学间的游戏。喜欢看课外书,常常陶醉于书中人物的故事中,与同学、班级之间仿佛筑有一堵墙。喜欢嘲笑同学的无知,但自己又做不到最好。
二、诊断结果
根据J生如上表现,我认为该生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特征,如:由内心焦虑、以自我为中心等原因导致的攻击性行为,造成一系列入学后的适应困难。但还尚未完全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分析原因
有了诊断结果,我着手从不同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分析、发现形成J心理障碍的原因。
原因之一:矛盾的家庭教育观造就了J畸型的心态。
我通过家访,了解到J的成长背景。其父大学学历,经商。其母高中学历,因J辞职在家。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亲望子成龙心切,J的业余时间几乎全被安排学这练那。对J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他从来没有满意过,常对儿子说诸如此类的话,“当年你爸如何优秀,你为何不知争气?”“你太令人失望了!”……轻则一通批评,重则一顿毒打,给J心理上构成极大的压力。由于父亲的预期要求过高,超出了J的实际能力,J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J心理焦虑的产生。其母亲见丈夫对儿子这般,非常心痛,背着丈夫溺爱孩子。夫妻也常为儿子的教育争执。由于父母错误、矛盾的教育观、彼此间的不和谐,更加重了J心理焦虑的程度,最终导致他心理上的失衡。整日想法躲避父亲,向母亲提出不合理要求。由于其父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对J实行“高压”政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实际上也为J提供了一个不良的行为榜样,成为J好攻击、违拗的源泉。所以,J在学校对同学苛刻、粗暴。
原因之二:班主任教育方法的不恰当,为J心理障碍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J有一位表姐从他入小学那天起就负责接送工作,J转来我校后,她也跟随而来。我利用表姐接J的机会,详细询问了J在过去学校的情况。原来,由于母亲的溺爱,父亲的过分严厉,在矛盾教育观中成长起来的J,身上有许多不良行为倾向。入学后,母亲与班主任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沟通出现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在班级,J常常是老师罚站、批评的对象。班里一有事,J马上意识到同学们要怀疑他,老师要找他的麻烦。久而久之,J与同学、老师之间产生了抵触情绪,在班级中处于孤立状态。他不合群,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致使J于家、于校都如同他在日记中写道的:“那时,我既不想回家,也不想上学。”造成了J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
原因之三:错过了绝好的教育转化机会。
转入新学校,由于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问题的严重性,没有主动向新班主任反映J的情况,错过了一次绝好的教育机会。来到新班级,一个陌生的环境中,J更内向,更孤僻,他陷入了更糟糕的状况,直到新班主任老师发现为止。
原因之四:缺少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感及自信心。
J很聪明,爱看课外书,知识面较其它孩子宽广。一方面,由于自视甚高,瞧不起同学,认为他人幼稚无知。另一方面,由于J的家庭教育中指责多于肯定,常常让J有挫败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又严重缺少自信,不能认同、悦纳自己。
四、对症下药
摸清了原因,掌握了症结,我有计划,有目的地全方位地对J进行心理辅导。
1、与家长沟通。通过家访,端正其父母的教育观,向其推荐有关家教方面的书籍、报刊等,提高其对教育、儿童心理的认识水平。恳请家长与学校教育配合。我专门为J准备一本“学校家庭联络本”要求每天我与家长均在小本上写几句话。一方面是彼此了解J在校、家里的表现,更主要是记录下J的点滴进步。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题目(学生心里辅导案例) 作者:admin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个健康的人,不仅有强健的体魄,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小学班主任,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导航人,我认为担当小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是每一位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做好每位学生的心理保健工
第2篇 国家针对大病医疗政策(关于大病医保政策) 作者:admin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落下帷幕,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将于2013年10月启动,11月笔试。考生准备开始前期复习,可以找出自己从前所学的教材,或者参考大多数考生推荐的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对照教材把知识点系统梳理,逐字逐句、逐章
第3篇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行测言语理解常考词汇) 作者:admin
片段阅读题在公务员考试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其中道理启示题作为一类考查与主旨相关的题型,一旦出现就极易选错,主要原因在于“启示”是一种比较主观的问法,可能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就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结论。但是,我们要知道选择题这类客观题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需要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思路才能选对答案。那么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就通过例题来给大家介绍道理启示题的解题思路及常见的迷惑性选项类型。【例1】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
第4篇 离婚纠纷如何处理(离婚纠纷怎么办) 作者:admin
1、离婚属于夫妻双方的权利与自由,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协议离婚就是要离婚的双方就离婚事宜,如财产和孩子等进行协商后,到民政局登记离婚。诉讼离婚,一方不同意离婚或签了离婚协议后反悔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诉讼离婚。一般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或者在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起诉。一审一般3个月。2、
第5篇 新消法有哪些亮点(《新消法》) 作者:admin
2014年3月15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法条内容修改范围广泛,其中,跟考试相关的内容,比如:网络购物、公益诉讼、欺诈性消费赔偿等热点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中公教育专家列出法条修改中的重点和亮点,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远程购物,消费者在七天内可要求退货新《消法》第25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